东吴|千年明珠水阳镇——金宝圩的历史与传说(上)

章晓铃
第1025期
水阳江 , 孕育于宁国的崇山峻岭中 , 蜿蜒数百里 , 一路繁衍了多少文明、富饶 , 浩浩荡荡地流入长江 。
她在宣州区境内的北侧 , 创造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1780余年历史的金宝圩水阳镇 。
巍然屹立的环圩大堤全长105华里 , 南北长50华里 , 东西宽20华里 , 内有裘公、杨泗、雁翅三个社区集镇 , 一个区域行政中心——水阳镇政府驻地 。 总面积205平方公里 , 有10.5万亩良田 , 5万亩水面 , 聚居近9万人口 。
曾经 , 水阳镇金宝圩生产的粮食 , 可供宣城市区人口吃上一年 。 她是安徽皖南最著名的“粮仓”、江南著名“米市”芜湖的粮源供应地 。
东吴|千年明珠水阳镇——金宝圩的历史与传说(上)
文章图片

水阳镇古得惊人!
现水阳镇辖地即金宝圩 , 其历史悠久 , 先秦时相继为吴、越、楚等诸侯国领地 。 历经秦汉 , 三国时属东吴 。 公元235年 , 东吴大将丁奉奉命率十万军民于金钱湖围湖垦田 , 始有金钱圩 , 距今已有1760余年 。
金宝圩水阳镇 , 是在宣州古时五大湖之一的金钱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乾隆府志》:“(东汉末年)中原避乱者归者众 , 始筑为园田 , 初名化城 。 ”当时 , 一方面 , 孙权既喜且忧 , 喜的是吴国的子民增多 , 忧的是这么多人涌入 , 如何解决生计问题 。 公元235年春 , 令大将丁奉寻址屯垦练兵 。
丁奉来到金钱湖 , 只见四野茫茫 , 草盛泥肥 , 飞鸟群集 , 鱼翔浅底 , 于是率10万军民 , 历经四年 , 筑埂成圩(先筑上坝 , 取名化成圩;后筑下坝 , 取名惠民圩) , 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的东吴大粮仓 , 后两圩合一 , 定名金宝圩 。 史载:“赤乌四年(241)春 , 大雪 , 平地深三尺 , 鸟兽死大半 。 ”正是丁奉率部将金宝圩的大批粮草运送京城 , 才使吴国免遭灭顶饥荒 。
东吴|千年明珠水阳镇——金宝圩的历史与传说(上)
文章图片

1760余年风雨沧桑 , 三国时东吴古迹依稀辨存 。
有着1760余年历史的古桥闸——总管桥 。 它是丁奉当年筑圩督工的指挥中心所在地 。 此桥闸既有通达全圩、便利水上交通的作用 , 又有汛期控制上、下坝水位而分洪蓄水防内涝的节制效果 。 丁奉采用类似都江堰的工程技术“围湖垦田”修筑了金宝圩 。 据老辈人传说 , 南京有24座城门 , 金宝圩有24道桥闸 。 桥闸与桥闸之间 , 风调雨顺年景 , 闸门打开 , 相互贯通 , 以利交通 。 遭遇干旱年景 , 可根据圩堤总管的指令 , 及时关上桥闸 , 使上坝农田旱季保水;遭遇洪涝年景 , 关上桥闸 , 使上水得到节制 , 以防集中下泄 , 导致下坝农田受涝被淹 。 古人采用“活闸治水”的智慧 , 今人由衷敬佩!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