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会催生都市“民宿小镇”( 三 )


吴忠华和黄东一样,他们的家人是民宿经营者,又有在村里任党支部书记的经历,去年12月,吴忠华调到了镇信访办。他平静地告诉采访人员:“治理‘五棚’时我是富安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各级领导很担心发生上访群访事件,其实村干部心里是有底的,因为有虹桥村农家乐联系群。”
采访人员在虹桥村农家乐联系群里看到,群里共有162位群众,几乎每天都有互动,而且,确实就是一个自治的管理群,村干部第一时间看到经营者提出的问题,镇、村和经营者三方联手解决问题,确实能做到小事大事不出村。
而通过黄东,采访人员发现另一个“自治群”——乐学虹桥,这是个以村民为主的“自治群”,共有204位群众。相对于农家乐联系群,乐学虹桥群所反映的问题更直接、更尖锐。
“大家都看得到问题,如果村里不及时解决,很快就会激化矛盾,群众情绪一旦上来,我们就下不来台了。”黄东笑着说。
吴忠华的平静和黄东的笑,反映出建设镇服务型政府各级人员的心态,他们明明知道通过微信群探索治理模式是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及自身,但是在建设镇,在民宿产业领域,这把“双刃剑”已经舞出水平,既能赢得群众喝彩,又不至于伤及自身。
采访人员采访得知,在现有产业、生态的良好基础上,建设镇上上下下已经抱成了团,共同塑造“海上花宿”这一品牌,实现花开海上,宿在建设的美好愿景。为了这个美好愿景,近年来建设镇不断完善党建网格、“微网格+微信群”模式实现共治、自治,效果有目共睹。然而,因为乡村发展快,建设任务重,信访工作压力还是不轻,未来建设镇将通过什么措施实现治理愿景呢?
“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的同时,努力提高微信群治理效率,我认为这是乡村治理有效的好模式,要想办法扩大到多领域,我们会继续努力。”建设镇分管政法的党委副书记施捷如是说。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