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大变局!“民宿+”乡村旅游模式开启( 二 )


任何一个行业要发展壮大,都要走标准化道路 。这是工业生产和商业 社会 发展的诀窍 。民宿行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中国民宿业的发展正在走向集品牌、资本和运营于一体的标准化运作 。
标准化运作不等于要提供千篇一律的商品 。2021年11月“黄金周”木鸟平台的公共数据显示,民宿行业,90后和00后用户比例超过60%,青年已成为消费群体最大的部分 。这也决定了民宿的客群更多的是更喜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群体 。他们选择民宿不仅是为了满足单一的生活需求,还可以作为拍照、打卡、聚会和求婚的场景,这显然不同于标准住宿产品的期望 。
2021年7月,携程推出首个五星级度假农场,计划投资10亿元,大规模赋能100个 旅游 村,培训10000名乡村 旅游 振兴人才,共建设10个携程度假农场,改善农村目的地住宿体验 。
根据携程网的数据,2021年8月份携程度假农庄?安徽金寨大湾店总收入环比增长62% 。同年国庆节期间,携程度假农庄?地球仓长沙浔龙河联营店几乎售罄 。
民宿也是一个目的地 。虽然它的颗粒度很小,却能够将文化和流量联系起来 。以休闲农业、地方文化、节庆等内容为重点,将民宿产业与景区、 体育 、文化、节庆等传统产品深度融合,拓展餐饮、住房、交通、 旅游 、购物、 娱乐 等多个环节,形成“民宿+”乡村 旅游 模式,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实现微 旅游 目的,是多个地方正在 探索 的另一条路 。
在人心红利时代,消费者的 旅游 决策不再简单地跟随人群,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品味做出个性化的选择 。2021年度“网红打卡地”的热潮实际上是人心红利的最好例证 。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品牌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
疫情目前仍然是民宿业的最大不确定性 。在这种商业环境下,企业具有可持续的造血能力,才可以为市场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
业内有关专家表示,总的来说,自去年以来,民宿市场的顶级参与者经历了一些质的变化 。“十四五”期间,国家政策将重点转向“高质量增长”,通过精细经营打造差异化竞争,实现突破和重生将是新的发展方向 。“民宿注定是千家商店和万家面孔的产品 。品牌化、高端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民宿更容易被消费者群体选择和重新购买 。”
在消费者的住宿体验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现实背景下,打造民宿品牌,打造更高标准、高品质、更具个性化特色的民宿,推出更受欢迎的高性价比优质民宿,以促进民宿经济发展,将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和制胜机会 。
深耕细作 近两年,各地相继出台政策,进一步规范民宿经营管理,促进民宿业持续 健康 发展,盘活城乡闲置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
拥抱规范发展新时代
疫情对 旅游 行业的影响直观体现在城市民宿商圈数据上,即便是订单量排行TOP10的商圈,受疫情影响,2020年订单量同比2019年全部呈现下降趋势,降幅最大的大研古镇损失了1/3的订单量 。
但是,订单量的下滑却并没有造成城市民宿商圈房源数量的减少,反而逆势上涨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3年民宿相关企业吊销及注销的数量高达近万家,离场的民宿主正在逐年上涨 。但民宿房源却反而在激增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体量民宿被淘汰,头部品牌趁机拿下低价的房源,扩大经营规模,加速了民宿行业的洗牌 。
但这些存活下来的民宿情况又如何?一位民宿从业者表示,“目前,城市民宿行业大概恢复了75%,北京、上海和长沙等部分一二线城市,甚至还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状态 。但不是所有的民宿都如此乐观,在入住率上,整个市场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状态,有的‘一房难求’,有的则门前冷落 。”
2011年是我国短租民宿的元年,自在客、途家、蚂蚁短租等本土品牌相继成立,随后的2012年正式迈入发展起步期,但直至2015年《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出台,民宿在我国才真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
近两年,各地相继出台政策,进一步规范民宿经营管理,促进民宿业持续 健康 发展,盘活城乡闲置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规范发展,这其实意味着民宿当前的状态已经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
不规范化,民宿多少有些“自取灭亡”,这从游客对民宿日益增长的投诉便可窥知一二 。
在新浪旗下的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民宿,关于民宿的投诉高达13581件,尤其是疫情暴发后的这段时间,网友因退款、改价、给差评后被骚扰等方面的投诉激增 。而在疫情暴发前,引起投诉的往往是实际体验差 。2017年,苏州曾在3?15之前发布了一份投诉报告,全市各级消保委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2395件,而在535件食宿类投诉中,涉及民宿的有105件,占了该类投诉的近20%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