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智慧”( 三 )


以天然林集中分布区域为基础,以海南中南部山区的主要山体为骨架,海南将原有的19个自然保护地及周边天然林、公益林进行优化整合,科学划定出总面积达4269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
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过去3年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不仅一改原先多部门交叉管理、执法监管碎片化的弊端,构建起一个主权明确、责任清晰、互相配合的运行机制,也针对不同的濒危物种摸索出适宜的应对之策。
譬如,针对坡垒、青梅等野生种群数量或分布点极少的珍稀、濒危、保护、特有物种和极小群落,采取编目建档、设立就地保护点、建立植物苗圃和种质资源保护库等举措;为海南坡鹿在野外规划建立野放基地,并实时定位监测;对海南长臂猿,持续拓展栖息地,并建设种群及生境数字化监测体系。
除了我省各级林业工作者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群体也开始加入到这场“物种保护大作战”中来。
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吸收国内外一流学者,通过相互配合、联合攻关的方式进行珍稀物种的研究与保护工作;鹦哥岭等林区编辑出版《兰科植物图鉴》《鸟类图鉴》《两栖及爬行动物图鉴》等科普读物,引导大众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责任意识;各种科研机构及志愿团体走进校园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手把手教孩子们辨别昆虫、雨林植物……
而随着470户1885名生活在生态核心保护区的百姓逐步完成生态搬迁,为野生动植物“腾挪”出更多生存栖息空间,更给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益启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
植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智慧”
文章插图

吊罗山片区设置红外相机进行监测保护。
成效显著
为世界贡献“海南智慧”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海南智慧”。
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全球征集活动中,海南长臂猿全方位保育项目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
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关于海南长臂猿保护的相关经验更被汇集成《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在今年9月于法国马赛召开的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面向全球发布。
“这是一个成功的故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灵长类专家组小猿组副组长苏珊·切恩博士认为,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之所以卓有成效,是基于5个要点,即:充分调动公共部门的资源;深入和广泛的国际合作;拥抱以自然和科学为基础的解决方案,保护原始栖息地并修复其余的栖息地;加强当地社区的保护意识和实地参与;栖息地恢复综合管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