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0年后再“相逢”!敦煌莫高窟3个洞窟“搬”进故宫午门( 三 )

中国|70年后再“相逢”!敦煌莫高窟3个洞窟“搬”进故宫午门
文章图片

展厅里 , 策展人选取了北朝一直到元代的敦煌壁画中105幅 , 将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画面 , 依次展现给观众 。
“九色鹿”故事 , 佛教美术中最常见的“舍身饲虎”题材 , 以及各种经变图……“这些壁画内容很多不仅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标杆之作 , 成为经典传承的代表作品 。 更能通过其中 , 看到中国艺术的递变历程和脉络 。 ”娄婕给出了欣赏新角度 , 壁画细节也值得品 , 游丝描、兰叶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中国古代绘画手法都可以找到 。
千年前的“妆容教程”
展出的“壁画”中 , 盛装出席的女子 , 妆容发饰考究 。 莫高窟第25号、61号和130号窟内精心装扮的供养人成为“模特” , 仅是她们的簪花就分了六种类型 , 有珠宝、金钿、凤冠、编织、罗、绢花之别 。 相邻的展柜里 , 配合展出故宫藏的点翠钿子、凤凰纹头花等 , 让观众看懂时尚的变与不变 。
中国|70年后再“相逢”!敦煌莫高窟3个洞窟“搬”进故宫午门
文章图片

她们的妆容也被逐一分析 。 妆粉 , 类似于现在的粉底 。 当时分两种 , 一种是米粒研碎制成粉状 , 一种是化铅制成的糊状 。 涂口红在古代叫点唇 , 虽然颜色有浓淡深浅之分 , 但当时主色调都是红色 。 点唇的主要原料是丹 , 一种红色的矿物 , 也叫朱砂 。
也有些妆面 , 已经不是现在日常流行款 。 比如额黄 。 南北朝到唐朝 , 妇女喜欢在额间涂上黄色 , 作为一种点缀 。 专家说 , 有人是用颜料画 , 也有“懒人贴”——直接用胶水将制作好的装饰贴在额上 。
中国|70年后再“相逢”!敦煌莫高窟3个洞窟“搬”进故宫午门
文章图片

古物新人展丝路温度
展厅里 , 一件件文物讲述辉煌与繁盛的瞬间 , 也透露着脉脉温情 。
酒肆、肉铺 , 婚丧嫁娶的瞬间 , 一幕一幕被精心绘制在画像砖上 , 组成一段历史“纪录片”;北宋时的绢画《父母恩重经》 , 反映了当时敦煌地区的民俗风情 , 是一幅社会文化研究价值很高的古代美术珍品;汉代的六簙[b%uF3]戏俑 , 身着汉代常见高领宽袖袍衣 , 两人盘发束髻 , 两人包巾裹首 , 身姿、神情各异 , 他们在玩的是古代的一种智力博弈游戏 , 汉代最为盛行……
展厅里 , 《清明上河图》修复报告 , 1943年张大千、谢稚柳、向达在榆林窟考察的老照片 , 1951年敦煌文物展览章目和展览批评簿……一辈又一辈文物工作者 , 默默用心守护敦煌和故宫的故事娓娓道来 。 策展人还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 揭秘古时匠人开凿莫高窟、绘制壁画的过程 , 还原最真实的匠心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