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考古夏代宫殿发现,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恐怖的是大量采用人牲奠基

考古夏代宫殿发现,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恐怖的是大量采用人牲奠基【原创文章,切勿抄袭,全网监测,违者必究。】(本文在《龙观历史》编号:2--13,科技风云--夏朝--上下五千年)欢迎朋友们来看《龙观历史》,本期老龙想要和大家说一说的是,夏代宫殿考古发现,功能区域分布合理,灰坑中人兽骨架是人牲奠基。古代不论是帝王、平民居住的或是作祭祀用的房屋都叫做宫,凡是高大的房屋都叫做殿。但是这种高大的房屋只有统治者才有条件建造,而在殿的后面又建造了居住或供奉祖先的宫,后来宫殿就成为帝王或诸侯居住和活动场所的专称。夏王朝的官殿当然没有保存下来,可是我们能从有关夏文化的考古发掘中见到宫殿建筑的遗迹。老龙|考古夏代宫殿发现,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恐怖的是大量采用人牲奠基
文章插图
作为夏王居住和处理国家大事的宫殿,当然是在王都之内,王都就是一座都城。古代最早的城,就其字义来说是“盛民”(《说文》)和“自守”(《墨子,七患》),也就是居住人和能够防守的地方。相传“鲧作城郭”(《世本作》)。鲧是禹的父亲,说明最晚在夏王朝建立前夕就开始有“盛民自守”的城了。有城就有城墙,才能自守。老龙|考古夏代宫殿发现,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恐怖的是大量采用人牲奠基
文章插图
古代都城的面积都很大,其中除了有宫殿和一般房屋外,还有陵墓区、种植区、各种手工业场地等等。夏王朝有近500年的历史,有过多次迁都,较大的方国也不少。目前还没有发现一座像河南偃师商城和湖北盘龙城商城那样完整的、四周有明确城墙遗址的夏城。相信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将来也一定会有完整的夏城遗址被发掘出来在探索夏文化的过程中,考古工作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夏代的宫殿建筑遗址的资料。老龙|考古夏代宫殿发现,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恐怖的是大量采用人牲奠基
文章插图
如60年代初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晩期遗址中,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宫殿建筑基址。这个基址略呈方形,东西长约108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是一座坐北朝南四周有廊庑的大型建筑。它由殿堂、有覆盖的走廊(庑)、门、宽阔的广庭组成。殿堂在靠北部的正中,建在一座东西长约岛36米、南北宽约25米、呈长方形的基座上。在基座上发现四周排列有大柱子洞或柱基石,南北各有9个,东西各有4个,每个洞的距离为3.8米。根据考古学者的判断,这是一座宽8间、进深3间的双开间建筑。老龙|考古夏代宫殿发现,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恐怖的是大量采用人牲奠基
文章插图
从有挑檐、柱洞的情况看来,这座殿堂的屋顶是四坡出檐式大屋顶的建筑。殿堂前是平整宽阔的广庭,面积约有四五千平方米。宫殿的四周有完整的廊庑建筑。宫殿的大门的殿堂正南,是一座面宽8间牌坊式的建筑。在殿堂前的庭院中,发现几个较大的灰坑。填土较纯,形制也很特殊,有的里面还有人骨架和兽骨架。这都不是正常的墓葬,可能是祭祀坑。在殿堂的基址中,还发现有人骨架,好像是被捆绑着埋下的,这可能是作为奠基的人牲。这座宫殿建筑,在许多方面都反映出我国古代宫殿制度。有的学者认为,这一宫殿遗址有可能是一座宗庙建筑的遗存。有的学者认为,这个遗址是商代早期的建筑遗存。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