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s和小米4 小米3与小米2s对比

作者:蒋理
近期,多所高校官宣延长专硕学制引人关注 。一直以来,专硕学制2至2.5年、学硕学制3年,已成惯例,对于专硕的学制变化,有学生表示“喜忧参半” 。“喜”的是延长学制带来了找工作的一年缓冲期;忧的则是这多出来的一年同样带来了学费与就业的双重压力 。
延长专硕学制,主要是为了保障专硕的培养质量 。但是,是否延长专硕学制,各高校不要盲目跟风,而需要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专硕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论证,探索适合本校的专硕培养模式和特色 。
我国从2010年起推进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 。核心内容就是把硕士分为学术硕士(学硕)和专业硕士(专硕),并要求2015年实现专硕与学硕的招生比例达到1:1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专硕的招生规模已经超过学硕,2019年,专硕在校生规模占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已经超过60% 。按照教育部制订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未来新增的硕士点和硕士招生,主要集中在专硕领域 。
但是,对于专硕,一直以来存在“定位不清”,“身份不明”的问题 。曾有学生称,专硕除了学制不同、学费不同、名称不同、地位不同外,与学硕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使得专硕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特色,而且培养质量也受到质疑 。
解决这一问题就有两个思路,一是向学硕看齐,把学制调整为3年 。这样在学制上就做到了和学硕“平起平坐” 。这一思路的优点是,在当前存在“唯学历”评价的情况下,专硕可获得和学硕平等的地位,问题是专硕的培养特色可能更不明显 。
另一个思路则是从专硕的育人定位出发,探索专硕不同的培养模式,根据专硕的培养目标,确定合适的学制 。这一思路的优点是,真正形成专硕的特色 。因为延长专硕学制,如果与育人的定位不符,非但不利于提高培养质量,还会增加学生的焦虑和负担 。其面临的挑战是,高校要有自身明确的定位,打造专硕教育特色 。
确定专硕的学制,要注意两个“不同” 。一个“不同”是学硕和专硕的培养定位是不同的 。学硕是为博士教育输送学术型人才,重点是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 。专硕则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重点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 。因此,不能按学硕培养模式培养专硕 。在一些国家,专硕(课程硕士)学制有的只有一年,但由于强调课程质量把关,专硕依然得到社会认可 。
另一个“不同”则是各个学校不同专业的专硕培养定位和要求也不同 。当延长专业硕士学制成为一个普遍趋势,给人的感觉是,3年专硕比两年专硕更有含金量 。其实不然 。专硕的培养质量关键要看师资力量、培养模式、过程管理与过程评价 。延长一年学制,但这一年如果就是让学生去实习、找工作或者做毕业论文,意义并不大 。
要做到以上不同,就要求学校能够明确专硕的学制和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并就此广泛听取在读学生、毕业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的意见 。其中,用人单位和毕业学生的意见尤为重要,通过听取意见,可以找出专硕培养存在的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调整 。延长学制而不解决这些问题,并不能提高专硕培养质量,还会增加学生的求学成本,也影响到我国研究生培养整体结构的优化和质量提升 。(蒋理)
【小米2s和小米4 小米3与小米2s对比】来源: 北京青年报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