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看云南,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性之花尽情绽放( 二 )


2、生物多样性造就文化多元性
文化是人类在依附自然、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不断丰富又不断革新的人类活动总和 。 生物多样性是文化多元性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如果说地理环境与气候影响着物种群落的栖息 , 那么自然生态与群落生存方式则孕育着不同的文化形态 , 即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类型形成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 孕育了多彩多姿的文化多元性 , 也造就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经典范例 。
【生物|看云南,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性之花尽情绽放】云南总人口(常住人口)为4720.93万人 ,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达1621.26万人 , 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6% 。 除汉族以外 , 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哈尼、白、傣等25个 。 其中 , 哈尼、白、傣、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基诺、德昂、独龙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 。
从族源上讲 , 云南26个民族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三大族系 , 即氐羌系统民族 , 如彝、白、藏、纳西等民族;百越系统民族 , 如壮、傣、布依、水等民族;百濮系统民族 , 如佤、布朗、德昂等民族 。 生活在不同区域的民族在生产生活、社会组织、文学艺术、宗教礼仪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 我们不难发现 ,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正是云南多样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种基因差异 。 在漫长的岁月中 , 无论居于高山还是深谷 , 无论处于平坝还是山巅 , 或者滨河依水而居 , 云南各民族人民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
3、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生态文化启示
我们用生活在热带雨林的傣族和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这两个例子来描述云南文化多元性与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 , 属热带季风气候 , 阳光充足 , 雨量充沛 , 年降雨量为1136~1513毫米 , 年平均气温为18.9~22.6℃ 。 这里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 拥有森林151.66万公顷 , 高等植物5000多种 , 脊椎动物762种 , 鸟类427种 , 哺乳动物108种 , 爬行动物74种 , 鱼类100种 。 此外 , 西双版纳还是世界稻作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世界茶叶的重点原产地之一 。
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傣族千百年来创造了一整套适应雨林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 这里的远古先民在采集经济中创造了古老的稻作文明 , 使得栽培水稻成为这里最重要的生产方式 , 与之相关联的水牛驯化与牛耕水田也应运而生 。 当地主要以竹楼干栏式建筑为主 。 这里盛产龙竹 , 粗大结实 , 可作房屋柱梁等框架;而茅草可遮风挡雨 , 且通透性极佳 , 从而增强房屋的居住舒适感 。 干栏式建筑既能避免与湿地直接接触以利于身体健康 , 又可防止虫蛇的侵扰与伤害 。 选用竹子、茅草作为建筑材料 , 正是傣族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在认识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作出的科学选择 , 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傣族竹楼干栏式建筑文化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