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签|敦煌千年莫高窟( 二 )


观看完毕 , 我们立即排队乘坐摆渡车 , 十几分钟后抵达实体洞窟 。 远远望去 , 窟群就像密集的蜂巢 , 排列于峭壁之上 。 这次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8个洞窟 。 洞窟里都不装灯 , 漆黑一片 , 倒是清清凉凉的 。 大家摩肩接踵 , 围着讲解员的大手电筒转 , 洞窟里不能拍照 , 不能触摸壁画 。
参观8个洞窟中 , 印象深刻的要数16、17、428号窟 。 因为16、17号窟 , 是著名的藏经洞所在 , 428窟大且美 , 还有两组佛经故事画 。 听讲解员讲佛经故事 , 让我一下子记住了它 。

428号窟 , 建于北周(557-581年) , 五代重修 。 是北周时期最大最精美的洞窟 , 也是莫高窟绘制供养人最多的洞窟 。 窟上部为窟顶人字披 , 绘出屋椽式 。 壁面上部是影塑千佛 , 中部是两组本生故事画 , 下部是供养人像和垂角帷幔 。
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和须达拏广行布施的佛本生故事画是428窟的主题画 。 按照佛教经典的分类传统 , “本生”描述的是释迦牟尼佛前世所做的众多善行故事 。 这些善行的积累 , 让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能够最终成就佛果 。
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本的故事讲的是:宝典国国王的三位王子 , 一日同到山中打猎 。 他们在山里遇见了一只母虎带着七只小虎 , 饥渴交迫 , 即将丧命 。 这情景激起了小王子萨埵强烈的慈悲心 , 他决定舍弃生命 , 救活老虎 。 但老虎已饿得奄奄一息 , 无力吃下萨埵 。 萨埵便登上山顶 , 用竹尖刺颈出血 , 纵身跳下山崖 , 舍身饲虎 。 国王和王后闻讯赶到山中 , 悲痛欲绝 , 众人将萨埵太子的遗骨盛到宝函中起塔供养 。
听到这个故事 , 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 , 包括我在内 。 可是莫高窟里单是“舍身饲虎”题材壁画就有15幅之多 , 长达数百年间 , 不断地在墙壁上画这个故事 , 我想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
须达拏太子本生广行布施的故事讲的是:叶波国太子须达拏乐善好施 , 有求必应 。 敌国收买婆罗门 , 向他乞讨百战百胜的白象 , 太子慷慨相施 。 国王闻讯震怒 , 将太子驱逐出国 。 须达拏太子携妻儿驱马车而去 , 路上又遇婆罗门乞讨 , 他于是将马、车、衣物全部施舍 。 一家人千辛万苦来到遥远的深山中隐居修行 。 后来 , 又有一个婆罗门来索要他的两个儿子做奴仆 。 须达拏为了信守诺言 , 忍痛将二子也施舍给婆罗门 。 故事的最后 , 婆罗门将两个孩子带到叶波国出卖 , 为老国王知悉 , 将孙儿赎回 , 并迎太子回国 。
佛经里有很多这类型的故事 , 布施是好的 , 但须掌握个度为好 , 不要过犹不及 。 我们常说施比受更有福;赠人玫瑰 , 手有余香 。 怀有一颗怜悯之心 , 做个心地善良的人 。 佛说 , 慈悲为怀 , 善念为本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