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外婆的小镇,听说有千百年了( 二 )



在哪种年月 , 卡几布已是上好的布料 。 表叔包好裁剪下来的布头边角 , 递给一直与人聊天的父亲说多了一块布 , 加上边角余料 , 还可以给孩子拼一件小领挂的面子 。 父亲那时正在中学教书 , 走哪里都有一堆塾人 。 表叔说不聊了 , 你们食堂怕是早关窗了 , 跟我家去吃饭 , 还有一些汉汾足以微酗 , 原来小镇生活整日地竟是这样的迷醉 。 时间过了许久许久 , 我已记不清那是秋天还是冬季 , 但有些点滴竟还是如此地清晰 。

小河水已离码头很深很远 , 像那些岁月里的思绪 。 一艘艘泊于岸际的木桅船装满山货野味 , 一条条机动的铁驳船屯满大豆谷麦 , 齐聚码头待机而发 。 码头工的号子声 , 汽轮机的呜笛把那些岁月嘈杂成一幅人间生活的图画 。 让人不由记起了那首我们工人有力量 , 每天每日工作忙的豪迈歌曲 , 顿生一些自豪感 。


以前德国人修建的汉宜公路与后来修筑的汉丹铁路 , 使小镇逐渐发展成为大洪山余脉地区的商贸集散地 , 水陆交通之便利 , 南来北往之物源 , 使小镇人萌生出扩建古镇之雄心 。 随着商业的发展 , 鸟枪也能换大炮 。 青石台阶 , 麻石小巷不见了 , 矮小的木店铺变成了玻璃门 ,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 而普通人的日子就如那些磨平了棱角的过街石 , 静静地躺在哪里碌碌无为 。 于是 , 人们便有了走出去的念头 。 揣着雄心 , 带着梦想纷纷飘于江湖 , 早忘了镇旁那一河清流 。 只说小河流于岁月 , 由清变浊而自惭形秽 , 已无颜再入长江 。

小镇风月 , 因其外有水运通武汉南京上海 , 内有商贾云集之物贸环境 , 使这些朱门老街的青砖布瓦间浸满了商贾之灵秀 , 催生出诸多名宿与饱学之士 。 无论是推翻帝制的共和 , 还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共产主义 , 都能在这座小镇里寻觅到踪影 。 我曾感叹母亲那一辈人放弃富裕的生活 , 脱离旧式家庭而融入时代潮流决心 。 小镇之历史是一个八大姓氏家族苦心经营之历史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到了母亲那一代人 , 日本人占据了祖国的大半壁河山 , 因此波及小镇 , 八大家族就开始逐渐地衰败 。 后来 , 大部分人都投身滚滚革命洪流 , 皆散于东西南北 , 自此无缘再聚 。 有知道点滳信息者 , 也只能鸿雁传书 。

一条遥远的乡路 , 北望是大洪山的绵延余脉 。 南行是向往水乡的思念 , 千回百转里是外婆浅浅地盈笑 。 意欲捡回某些记忆 , 独自去小镇岁月里徜徉 , 虽勇于跋山涉 , 却也迈不开归途的脚步 。 彼时的记忆 , 深深浅浅 。 小镇于梦 , 是掩映在绿树荫浓中石板铺就老街 。 东西南北纵横交错 , 幽巷闲寂曲折蜿蜒 。 在每一个街区的转角处 , 都有一口古老的深水井 , 掘井于哪个年代众说纷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