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业堂|要有光!没想到中国的第一盏电灯,照亮了两个著名藏书楼

文化交流杂志特约作者陈富强
1882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在上海亮起,开启了中国电力事业。在浙江,有电的时间是在1896年,显然要稍晚一些。
但我在整理浙江电力工业史时,却发现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包括上海在内的国内其他地区有电,大多是租界内先有电,而发电厂或发电设备的投资者通常是外国人。民族资本在最初的电力创办者清单中却廖廖无几,而非实业家办电者,则更是凤毛麟角。然而,浙江的电力先驱,不仅利用的是民族资本,而且,主要的投资者还是一位藏书家。这在晚清的中国可谓独一无二。
庞氏家族用电照亮藏书楼
京杭大运河南端终点,是杭州城北的拱墅区,那儿有一个明显的地理标志:拱宸桥。这座始建于明崇祯四年的石拱桥,算起来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以拱宸桥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是清末尤其是民国时期浙江工商业较为集中而发达的地区,一批在浙江工业史上留下名字的大型企业,都曾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发源地。其中,也包括杭州世经缫丝厂。1896年8月15日,一家颇具规模的缫丝厂出现在拱宸桥畔的如意里,所用直缫式缫丝车逾200台,采自上海摩宜笃公司。这家厂生产的“西泠牌”生丝,一度成为江南一带的畅销品。本来,在丝绸之府的杭州,出现这样一家丝厂并不是新鲜事,但之所以令当时的杭州工商企业界津津乐道,是世经缫丝厂安装了自备发电机,第一次在浙江境内首创夜班照明。这也是迄今为止浙江有电的开始。


嘉业堂|要有光!没想到中国的第一盏电灯,照亮了两个著名藏书楼
文章插图

1896年8月的浙江杭州拱宸桥。那一年,浙江有电了。
杭州世经缫丝厂的投资者,一位叫庞元济,还有一位叫丁丙。我在追溯这两位投资人的身世时,就发现他们对于电力的情怀似乎非一般企业家可比。而且他们都与中国著名的藏书楼结下不解之缘。
庞元济是湖州南浔人。在历史上,南浔素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说法。简单理解,“象”是南浔顶级富豪,南浔四象,每家财产都在1000万两以上,其中以刘镛家族财产为最,达2000万两。庞家也和张、顾两大家族一起,列四象之一。可见,庞家在南浔也是豪门世家。通常,张家的张静江,因为与孙中山先生的特殊关系,在近现代史上地位显赫。相反,庞元济家族的名声却要稍低。历经岁月磨难,刘镛家族的小莲庄、张石铭家族的旧宅,基本保存完好,唯独庞家的祖屋,除了宅基地,地上建筑几乎毁坏十之八九。
事实上,庞元济是民国以来最为著名的古画收藏家,有“收藏甲东南”之誉。庞元济收藏的眼光素为收藏家所称道。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富春大岭图》是元代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当年,庞元济购买时,被所有行家诟病为赝品,结果被庞氏以6000美元的捡漏价收藏,足见庞元济鉴定古画的眼力超群。或许,正是因为庞元济在古书画收藏界的独特才能,他在创办实业方面也是眼界开阔,眼光独到。1918年,庞元济发起组建“浔震电灯有限公司”。这是南浔最早的电灯公司,为包括嘉业堂藏书楼在内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以及普通南浔民众提供照明。庞元济在实业领域眼光之独特,从创办浔震电灯公司中可见一斑。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