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府志|东屿大排档,东屿那些年的那些事( 二 )

漳州府志|东屿大排档,东屿那些年的那些事
文章插图
《文林郎陕西道监察御史立台柯公墓志铭》中记载,柯挺的“先世为莆人,至正间,祐立公始徙于漳之龙兴屿”,由此可知长屿在明代以前称为“龙兴屿”,而柯挺在云塔院(今洪坑岩)留下的石刻则自称“长江柯挺”,显然,在柯挺所在的明万历年间,长屿及其雅称“长江”已然存世已久。长屿之名,以圭海四记所能查阅的最早记载为刻印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的《龙溪县志》,长屿为龙溪县下一二三都之“长屿社”,与之同期的邻里有“钟林社”、“卢渐尾社”、“东坑排头社”等。而最晚的方志记载如文首所列,成书于光绪三年(1877年)的《漳州府志》,志曰“长屿”,也就是说在官方记载中,长屿之名至少在142年前仍然存在。漳州府志|东屿大排档,东屿那些年的那些事
文章插图
在古代,人的姓名分名与字,而地名同样也存在俗名和雅号两种,长屿在这套命名系统中已经完整,俗名为“长屿”,雅号“长江”,但究竟为何又多出了东屿一说来,着实令人难猜。在闽南语中,“长”与“东”音相近,而“东”字在漳州,甚至整个闽南,是所有地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第二个字,第一名为“山”,山字对长屿来说不太适用,而东字则可能受到青睐,让长屿变成了“东屿”,兴许只是如此。那么“东屿”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接下来我们需要仰仗海沧地界现存的各类碑记了。1.积善堂碑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屿村“吾祖自陇西开基,至于长江聚族...”2.督抚提臬道府列宪批县审详谳案碑,乾隆十四年(1736年),东屿村“海澄县三都长屿社柯氏始祖祐立公世掌社前、社后课泊...迨乾隆十二年,复被石塘社巨族...侵占斯坑洲、象屿两处...东则吾长民有也...”3.重修慈济祖宫碑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青礁村“石塘谢宝树堂捐缘银壹仟贰佰大员...内坑周思恭...钟山蔡有邦...宁店李言寡...东屿李...东屿柯正林...”4.慈济北宫碑记,道光十三年(1833年),温厝村“...长江柯捐银肆大员...”从以上碑记看,至迟到光绪二十二年,东屿的称谓已然存在,且为柯李二姓所共认可,但到了1905年李氏积善堂的新刻碑记中又再次自称“长江”,可见东屿、长屿、长江的称谓在整个清末都是通用的,但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及当地人批量出洋,地名这一共同的纽带开始趋于一致。长屿太一般,长江太广泛,久而久之,东屿便流传开来,而东屿从出现到被广泛认可应在鸦片战争至清朝灭亡之间,以至于这个时期出洋的长屿人才会牢记着自己的家乡为东屿。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