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排名有道理?


评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排名有道理?

文章插图


聊点儿跟历史沾边儿的娱乐话题——三国将帅们的武力值是怎样的 。
之所以说跟历史沾边儿 , 是因为触及的是三国这个在我们民族历史上有点儿特别、很具传奇的时代 。说“娱乐话题” , 是因为本文所述基本都是从小说《三国演义》和与之相关的古往今来带明显娱乐性质的说法、见解出发 , 不刻意去考究所谓“真实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 , 本身就是悖论 , 一说就大了 , 容易把自己和别人都绕进去 , 甚至 , 更糟!
所以 , 娱乐!娱乐地讲讲跟今天的大家伙儿都没啥关系的“武力值” 。
评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排名有道理?

文章插图


(一)孩子们口口相传的顺口溜和小说评书的浪漫演绎一吕二赵三典韦 , 四关五马六张飞 , 七黄八夏九姜维……
这是笔者年少时听更年少的孩子们挂在嘴边的顺口溜 , 讲的是三国时代武将的“强弱排名” , 好像后面还 , 能“排名”到十二、十三这个样子吧 , 记不清了 , 因为 , 听到的时候 , 已经过了迷恋这种排名的年岁 。
就说记得的这三句吧 , 讲到了九位将帅 , 排名是:第一吕布(一吕)、第二赵云(二赵)、第三典韦、第四关羽(四关)、第五马超(五马)、第六张飞、第七黄忠(七黄)、第八夏侯惇(八夏)、第九姜维……说的是“一对一”或者单独作战的“纯粹”的“武力值” , 也不知是谁总结的 , 但跟更早听到脑子里去的评书的描述比照 , “对接感”还是挺强的 。
类似的“武力值”排名 , 评书一门里 , 最明显的是《隋唐演义》;关于三国 , 好像 , 评书里只是“重点突出”了“吕布是三国第一好汉”这么个意思 。
在别的文章中 , 笔者提过 , 小说也好 , 评书也罢 , 其写作、表演、传承、再加工 , 千百年来的整个“线路”的“经手人” , 都是文人和被传统地称作“说书先生”的评书艺人 , 而并非“武者” 。老话说“穷文富武” , 意思是穷苦人家孩子“习文” , 靠“文章学问”求取功名、改变命运;要想学武 , 家里得“富” , 至少也得“殷实”——总得让孩子吃饱喝足才能练吧;总得花钱请师父才能让孩子学吧;不跟“习文”似的 , 拿本书 , 哪怕是借来的、抄来的 , 都可以很读ta一阵子甚或一辈子!所以 , 写作的文人 , 通常并不懂“武学”;吃“开口饭”的评书艺人 , 就更不见得有机会学武 , 甚至在大多数的时代 , 都活的很贫困 。
评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排名有道理?

文章插图


笔者还在那些文章中提及:评书艺人及其“升华层”的小说(话本)撰写者(作家) , 大多数贫困、生活缺乏保障 , 至少不充裕 , 属于“穷文” , 不仅没机会学武 , 身体底子也都未见得怎么样 。某种意义上 , 他们渴望、羡慕“恐武” , 所以对“武力值”格外痴迷、渲染;谁武力值高 , 谁便是“好汉”、“好汉中的好汉”;可他们并不懂“武学” , 于是就又给“武力值”的高下寻了个他们(尤其评书艺人)更容易理解和体验的“代参数” , 就是“力气” 。
于是呈现出这样的逻辑:力气大便是战力强 , 战力强便是好汉 。
这个逻辑 , 在《隋唐演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凡能上“好汉排行榜”的 , 大体不是力气大就是有“家学”或拜了名师——李元霸(排名第一)力气大、宇文成都(排名第二)力气大且有“家学”、裴元庆(排名第三)力气大、雄阔海(排名第四)力气大且仅仅力气大……相比而言 , 对三国将帅的“武力值”形容 , 还显得“文雅”了些 , 不知是跟《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有关(毕竟比口口相传的评书要稍高一个档次) , 还是大家都默契地存着或多或少向那段历史“致敬”的心思 , 没好意思太编排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