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邹姓|央广网走读福建|“万里茶路第一站”下梅:繁华落尽是沧桑( 二 )


下梅邹氏与晋商精诚合作100多年 , 邹氏以经营茶叶发家致富 , 诚信经营是基础 。 晋商强烈的外贸意识、敢与洋人做生意的胆识 , 极大地鼓舞了邹氏 。
“万里茶路”全长达5150公里 , 随着茶叶生意向境外扩张 , 茶路不断延长 , 武夷山下梅邹氏与晋商常氏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之后 , 其过境从武夷山下梅至中俄边境的贸易城恰克图 , 约4500公里 。 与此同时 , 邹氏借福州、广州口岸开放之机 , 租用洋艘 , 将武夷茶贩运到东南亚各地 , 有的还销往欧洲 , 其南下贩茶的路程也有1000多公里 。
【梅邹姓|央广网走读福建|“万里茶路第一站”下梅:繁华落尽是沧桑】梅邹姓|央广网走读福建|“万里茶路第一站”下梅:繁华落尽是沧桑
文章图片

只是 , 鸦片战争后 , 由于当时清政府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 武夷岩茶只要顺闽江而下就可出口 。 于是 , 武夷山的茶市中心从下梅转移到赤石 , 盛极一时的下梅渐渐走向衰落 。 伴随着“万里茶路”的衰落 , 恰克图的贸易开始减少 , 与此同时晋商这个群体也逐渐解体消失 。
如今 , 穿行在下梅村当溪两旁的骑楼边 , 当年的商店门楣、码头旧址尚在 , 然而时光飞逝、物是人非 , 原来整日舟楫往来的繁忙已落寞凄凉 , 就连游人也是人迹罕至 。 修建在骑楼边的美人靠至今风韵犹存 ,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 除了几家经营茶叶的店铺 , 下梅村昔日的商业的氛围已荡然无存 。 映入眼帘的只有骑楼上迎风招展的衣服 , 以及桥头晾晒着的红菇、竹笋等林产品 。
梅邹姓|央广网走读福建|“万里茶路第一站”下梅:繁华落尽是沧桑
文章图片

导游龚小姐10年前从甘肃嫁入下梅村 , 在她屋外的稻田里 , 一畦畦水稻长势喜人 。 屋内 , 水汽氤氲、茶香四溢 , 她的先生正在将肉桂、水仙等茶叶包好 , 再装入快递袋 , 等待发往全国各地 。 由于游客少 , 作为导游的她喜欢邀请每一位游客到她家中去品茶——既是一种热情 , 也希望自家加工的茶叶可以得到游客的认可 。
”来下梅村的人一年比一年少!“在下梅村一家茶业公司已从事5年制茶工艺的章伟直言不讳 。 为了增加销量 , 他在制茶之余开始直播带货 , 并与一些主播进行合作 。
梅邹姓|央广网走读福建|“万里茶路第一站”下梅:繁华落尽是沧桑
文章图片

站在下梅村刻有”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的巨石前 , 二百多年前人声鼎沸、舟楫往来的繁华景象似乎就在眼前 。 然而 , 这一切似乎又很恍惚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