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彝族年的风俗习惯

【凉山州彝族年的风俗习惯】凉山彝族千百年来在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传说、迷人的自然景观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和保留着中国彝族最古朴、最浓郁、最独特的文化传统,创造了具有凉山自然封闭形态的包括天文、星相、历法在内的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 。故而凉山彝族作为中国彝族中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彝族重要支系而倍受国内外的瞩目 。
金沙江滔滔不绝的源泉之水,滋润了西南高地这片神奇而馥郁的土地,也孕育了一个个富有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 。凉山自古以来还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凉山地区的历史,是以彝族为主体,包括藏、汉、回、傈僳、傣、蒙古等民族在内共同发展的历史 。在大小凉山,彝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人民长期交错而居,有着十分久远的友好历史 。而各民族族群文化之间,也在不断碰撞、交流、互渗、融合、变异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既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给凉山民族民俗文化带来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
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小麦和荞麦 。蔬菜也较为丰富 。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喜欢养羊,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羊最多 。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味道特别鲜美 。彝族吃鸡也有一些讲究 。一般吃清炖,用陶锅煮,不用刀切 。煮熟后用手将鸡撕成条块,蘸辣椒、花椒汁食 。鸡头由老人吃,并要看卦(鸡脑的形状)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 。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 。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动牲,除非款待客人 。彝族有杀年猪的食俗,一半留给自己吃,另一半送给岳父岳母 。年猪多用来腌制,挂起来,阴干后成为腊肉或火腿 。过年节时还要吃砣砣肉、糍粑,喝坛坛酒、泡水酒、酒茶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煮新荞麦饭 。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祈求庄稼好,无灾无病 。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散虫蛇和害虫 。广西彝族在九月初一过打粑节时有尝新习俗,即吃新稻谷 。这些都是节日喜庆的食俗 。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 。彝家好客,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 。宴客规格或大或小,以椎牛为大礼,打羊、杀猪、宰鸡渐次之 。打牲时,要将牲口牵至客前以示尊敬 。以牛、羊待客皆不用刀,用手捏死或捶死,故称打牲,其手法极敏捷,往往牲未死而皮已剥 。宴客时的座次顺序有一定的惯制,一般围锅庄席地而食,客人一般让坐于锅庄之上首,彝称呷尔果处;评价陪坐于锅庄之右首,彝称尼木处;帮忙者、妇女和亲友则坐于锅庄下首,彝称呷基果处 。客人多时,顺延至右侧 。行酒的次序依据彝谚耕地由下而上,端酒以上而下 。先上座而后下座,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轻人的,端酒给贵宾后,要先老年人或长辈,次给年轻人,人人有份 。在农村无论婚丧嫁娶,都有早六晚八的习俗 。即早上六碗莱,如水豆腐、红烧猪肉、回锅肉、白菜粉条、猪血和花生米 。晚上八碗莱,如黄条、红烧肉、,绉沙(炒肉皮)、千张肉、凉白肉、烩腊肠、花生等,经济宽裕的还要炖上一碗鸡 。彝族擅长烤、炸、煮、拌等烹调技法,口味嗜咸、香、辣、麻,尤以制作乳饼而闻名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 。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