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的旅游文化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衡阳的旅游文化要从哪些方面发力】一个地方旅游事业要得到长足发展,首要条件是与旅游相关的文化要发展,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苍白的,笔者近年来通过对我市旅游文化进行研究,认为我市的旅游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文化是旅游发展的加速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能丰富旅游的内涵,提升旅游的附加值,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但实际上,很多地方对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应用还不到位 。旅游与文化是一对栾生姐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一个好的景区,必然包含着大量的具有文化底蕴的文化元素,通过这些文化元素使游客接收更多有益的文化信息,领悟到文化的魅力 。可见作为人们精神追求与向往的旅游事业,不可能孤立于文化之外 。然而,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与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属二个平行的职能部门,这样,很难使二者的优质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九十年代中期,笔者曾应市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之邀,试图打造一台旅游精品演出,但终因二者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平台而无法实施 。笔者认为,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如果能携手合作,相互整合资源,旅游才能景上添花,文化才能更加繁荣 。旅游事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二、树立大旅游观念是衡阳旅游发展的根本 。近年来,衡阳的各景区尽管都在大力宣传和推广,但大多是孤军作战,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大景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格局的气候 。去过张家界的人都知道,方圆百公里的景点都囊括在张家界这个大旅游区之内 。再看看我们的南岳旅游,长期以来,没有突破南岳镇那20平方公里范围,从大庙到祝融峰,基本上形成了二点一线的格局 。笔者认为:南岳是衡阳旅游业的一张名片,也是衡阳旅游景区的龙头,但属一枝独秀,带动作用不很明显 。如果能将南岳这个旅游龙头升级为区域性旅游龙头是衡阳旅游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 。所谓区域性旅游是指以重点旅游景区为依托,融合周边景区,整合多种旅游要素,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的旅游群,通过挖掘文化资源、拓展旅游空间,使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南岳旧有“七十二峰”之说,回雁为首,岳麓为足 。而七十二峰中除了南岳的祝融峰之外,还有岣嵝峰、白石峰、回雁峰、巾紫峰这些比较有名的峰,这些景点都在南岳的周边,且每座峰都非常秀美,每座峰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如岣嵝峰,不但有华夏圣母螺祖的养蚕织布文化与婚姻文化,还有大禹治水的成功文化,其岣嵝禹碑又是南岳衡山的碑刻文化重要发源地 。南岳禹碑,从西晋起,即不断有所记载,无论是从它产生的年代,还是该碑的古文字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应当毫不逊色于同时代的古埃及著名的罗塞达碑 。因此,南岳要真正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成为衡阳的旅游集散中心,就必须在旅游发展规划及旅游线路设置上涵盖岣嵝峰、白石峰、回雁峰、巾紫峰以及其他周边景区,实行一体化运作 。这样才能使南岳旅游变为区域性旅游,实现优势互补 。当然,这些景区自身也应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挖掘好景区的历史文化并形成景观,以融入南岳区域性大旅游圈中 。三、“夜间游”是我市旅游发展的空白 。综观一些旅游文化作得好的旅游城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多元化、复合型旅游转变 。这些地方白天让游客观景,夜间让游客看城,通过白天与夜晚不同的体验与感受,才能给游客留下“这座城市美在哪里”?的深刻印象 。为了达到这一效应,很多景区都打造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旅游演出、特色民俗街,特色购物中心等 。“一座庙,一座山”,长期以来成为南岳的旅游标签,但据了解,游客在南岳平均停留时间不足二天,之所以游客停留时间短,笔者认为,缺乏“夜间游”项目即是原因之一 。不但南岳如此,就连衡阳也如此,笔者曾接待几位远道来衡的朋友,到了晚上,陪同他们到中山北路看夜景,朋友一看沿街二边还是那掉光了树叶的法国梧桐和人行道上数不清的口香糖,长叹一声说:这难道是你们衡阳最美、最繁华的商业街吗?笔者无言以答,只好送朋友到宾馆一宿了之 。对于大多数旅游者来说,娱乐是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而欣赏具有当地特色演出不但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更是一个了解旅游地历史文化的最好窗口 。在衡阳,旅游娱乐或旅游演出一直是“短腿”,至今仍未找到一种有效形式对旅游娱乐进行挖掘 。如果能够将衡阳的历史文化编排成一台旅游节目,衡阳将形成丰富多采而又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笔者认为:首先是发展理念的转变 。形成“衡阳即旅游,旅游即衡阳”的发展理念,实施“全市5A,轴心南岳”的旅游发展战略 。其次是彻底打破地城界限,突破现有的行政体制,充分整合资源,实现景区联盟运作,只要有利于衡阳旅游发展的事,就要大胆试;三是要构筑好旅游与文化合作平台,形成1加1大于2的合力,使我市旅游事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作者系衡阳市旅游文化研究会会长)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