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高原反应 如何克服高原反应头疼

在攀登高山的过程中,对登山运动员威胁最大的就是严重缺氧的高山自然环境 。
为了战胜高山缺氧,一般采取使用氧气装备和进行适应性锻炼这两种方法 。
由于用氧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氧的客观条件不足,而由于运输困难,在高山上氧气装备的供氧量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平原地区的水平,因此,登山队员战胜高山缺氧,主要应通过实践锻炼取得适应 。
适应能力的取得,则依靠高山适应性锻炼 。
依靠适应性锻炼是指登山队员通过高山 实地活动来调节生理机能,逐步取得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

如何克服高原反应 如何克服高原反应头疼

文章插图
在探险登山中,登山队员如何战胜高山缺氧环境是登山战术的核心问题 。
许多在正常条件下不难克服的困难,在缺氧情况下,其严重程度成倍增长 。
因各种高山病 而酿成的伤亡事故,常常发生 。
因此,通过积极锻炼取得 较高的适应能力,不仅具有生理上的意义,而且是使其他 战术真正发挥作用的可靠保证 。
适应性锻炼的方法可概括为如下3种:
1、波浪式锻炼:
【如何克服高原反应 如何克服高原反应头疼】波浪式锻炼是指从基地营出发,登到一定高度,做一 定时间地停留和居住,然后返回基地营,即完成了一次适 应性锻炼 。
在基地营休整数日后再出发,越过前次到达的 高度,到一新的高度,做一定时间地停留和居住,再返回 基地营 。
每次到达的新高度与前一次到达高度之间的相对高差约1000米 。
往返适应性锻炼的次数则应依攀登山峰的高度、全队原有适应性水平、物资运输和体力消耗情况而定 。
波浪式锻炼方法的优点是把适应性的过程拉长,更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且还可以结合选定高山营址、侦察路线、物资上运等项工作进行;缺点是所用时间较长,不利于充分保证突击顶峰的有利时机 。
此外,体力消 耗也较大 。
如何克服高原反应 如何克服高原反应头疼

文章插图
2、间歇式锻炼(台阶式锻炼):
间歇式锻炼又称台阶式锻炼,是指从基地营上升到一定高度,不再返回,就地适应一定时间;然后再上升到另一高度,适应一定时间,这样循序渐进从而使适应的高度不断向顶峰靠近 。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结合突击顶峰同时进行适应性锻炼 。
在一次次的适应性锻炼中,根据时机登上顶峰 。与波浪式锻炼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在时间上大大缩短,并且较前者节省体力 。
但规模较大、适应性水平较低的队伍采用 这种方法要慎重,因为它的适应性效果不如前者,另外在高 山露营、物资上运等方面也会出现一定困难 。
如何克服高原反应 如何克服高原反应头疼

文章插图
3、波浪式与间歇式锻炼相结合:
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通常用波浪式锻炼与间歇式锻炼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适应高山环境的目的 。
波浪式锻炼可安排在刚进山前,如结合建营、侦察、运输等多项任务, 在营地及其以上附近地区进行持续数天的适应性锻炼 。
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采用间歇式锻炼 。
如多建高山营地,多进行适应性锻炼,循序渐进,以有利于取得高山 适应性 。但锻炼次数过多,却又会严重影响登山队员的体力 。
要做到既取得一定的高山适应性,又保持相当的体力,就必须适当掌握适应性锻炼的次数和每次攀登升高的高度 。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在合理地解决高山适应性和体力这一对矛盾上,我国登山运动员根据自己的特点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
由于一次登山活动所提高的高山适应能力可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两次登山的间隔时间一般在一、二年为宜,不能太短或太长 。
时间太短,则不利于体力的恢复;时间太长,则下次登山的适应能力又有可能下降 。
两次攀登的时间间隔要适当 。
曾有一些国外登山家认为,如果两次攀登之间间隔时间太长,对已取得的某一高度的适应性便会减退 。
一般两次攀登之间的间隔为2-4天 。
但经过我国登山运动员在攀登珠峰时,由于天气 的变化,每次攀登间隔时间最短是8天,最长达12天,从适应性来看, 井没受到什么影响,反而得到了足够的休息,恢复了体力,显然,两次攀登的间隔时间适当长一些也是有好处的 。
另外,在强调积极适应性锻炼的同时,也要注意随时 监测运动员的生理反应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