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歼10的具体资料

【求歼10的具体资料】歼-10战斗机百科名片歼-10战斗机歼-10战斗机是我国第一架完全独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斗机,2005年正式装备部队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建制、系统地形成了战斗力,西方将歼-10划分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认为它是中国第一种装备部队的国产第三代战机、第一种真正兼有空优及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国产战机,歼-10的后继改进型正在逐步推出,在机身的一些局部细节上都作了改进,使得飞机的性能也大大提高,目前肯改进型暂定为歼-10B 。韩国国防部长官金宽镇2011年7月16日参观访问中国空军沧州飞行试验训练基地,这是歼十基地首次对外公开 。目录简介研制配置升级衍生型号列装亮相时间设计师展开机长 16.43米(不含空速管)机高 5.43米翼展 9.75米全机空重 8840千克发动机推力 125KN正常起飞重量 124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19277千克最大速度 2.2马赫(高空) 1马赫(低空)最大表速 1250千米/时(低空)最大过载 9G最小过载 -3G起飞距离 350米着陆距离 450米作战半径 1250千米(2008年珠海航展亮相2架空中加油型,但续航数据不详 。)最大航程 3500千米载弹量 7000千克备注 中距离耦合,鸭翼布局编辑本段简介当今世界,空军战机配置先进合理的国家,均采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国的“阵风”和“幻影”、俄罗斯的苏-27和米格-29等 。其中美国F-15加F-16的高低配置方案,也为中国所接受,歼-10就扮演了低的角色,与歼11和苏27形成高低搭配,当然也或多或少地瞄准了F-16的设计 。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三轴静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歼-10战斗机(20张)、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四余度电传等多个第三代战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工作艰巨 。外界传闻比较集中的说法认为,这时中国得到了一些国外的援助,以色列提供给中国改进自F-16A的“狮式战斗机”的样机和技术资料 。以色列狮式战斗机研发始于1979年,歼-10正是以色列“狮式战斗机”的翻版 。不过两国的官方都没有对此给予正式的确认 。就气动布局上,歼十属于中距离耦合,和双风等近距和远距耦合鸭翼布局的气动布局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研制难度要大不少. 。所以不能确定歼-10是获取了以色列“狮式战斗机”的技术而研制的 。三代机气动设计理念有这样一个发展过程:70年代的能量机动→80年代的瞬时机动→90年代的过失速机动(超机动) 。瞬时机动理论诞生了台风、阵风、鹰狮等欧洲3.5代 。瞬时机动强调在空战中瞬间改变机头指向,配合能大离轴角发射的导弹,对敌机进行攻击 。瞬时机动理论在我国的产物就是歼-10 。J-10的优势还在于其优秀的超音速机动性能 。如果说二代战斗机强调高空高速,三代机强调中低空、亚跨音速格斗性能,那么四代机一部分强调的就是超音速机动性能(超巡、超机动性) 。SU-27SK虽然最大速度比J-10大(SU-27最大2.35MH,J-10最大2.2MH),但标准空战挂载下(4中2近)其最大速度会下降到1.7MH以下,而J-10(2中2近)则大于1.9MH,并在超音速阶段拥有更好的机动性 。在SU-27SK与J-10的对抗中,常出现打打不过,跑跑不掉的情况 。J-10于2004年刚服役时,航电系统还不是很完善;05年开始完善,后续每个批次都有新的改进,老的批次也进行了升级 。论坛上一般称为J-10A 。J-10A的1473雷达直径大概700mm,目标有效发现距离约120公里,J-11B的1493雷达直径约960 mm,目标有效发现距离约150公里 。J-11B貌似在超视距攻击中对J-10A享有优势 。但实际并没那么简单 。在现代空战中,空战双方开始都是静默飞行,由预警机提供敌方目标大致方位 。在双方相距约80公里处打开雷达搜索跟踪目标,在约40公里处开始发射导弹攻击 。所以J-11B雷达发现距离远所带来的优势并不明显,而其较大的RCS又抵消了这种优势 。J-10于1998年首飞,2004年定型服役,目前生产数量200余架 。J-10刚公开时,官方媒体曾称其为3.5代,后又改称3代 。其原因是,J-10虽然拥有先进的设计理念,但发动机推力不足,航电、武器性能不够先进,且和J-11B一样,目前主要用于空优作战,对地能力不强 。编辑本段研制背景歼-10研制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因此其身上不避免的带有当时的痕迹,冷战期间,中国空中防御最大的威胁是超音速轰炸机,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现代超音速轰炸机如图-22M“逆火”拥有较大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并且凭借其完善的航空电子设备,在夜晚及恶劣气气候条件下在低空以复杂地形为掩护,进行高速突防,在深入上千公里纵深后用空地武器攻击我方重要目标,考虑到空地武器精度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射程越来越远,可能少量轰炸机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防御此类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其边境或者我方近纵深地区就将其拦截,因此这就决定了中国空军歼击机应该具备良好的超音速性能,以便能够快速起飞,迅速抵达战区拦截目标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研制了歼-8II型歼击机,该机主要用来拦截高空高速入侵目标,其最大时速可达2M,在中国首次配备了采用数据链的半自动化截击引导系统,大大提高了该机截击高速入侵目标的能力 。不过当时前苏联第四代歼击机苏-27已经装备部队,与以前的前苏制前线歼击机相比,该机航程远、机动性能好,火力强,机载设备较为先进,可以为轰炸机提供较长距离的护航任务,也就是说苏-27可以在预警机的支援下,在轰炸机前形成一道拦击线来阻挡中国空军歼击机对其轰炸机的拦截,而以歼-8B的各项性能来看,要想打破其拦击线非常困难,因此中国空军需要一种这样的歼击机;即具备良好的拦截性能,又要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能,以便能够突破苏-27的防御,拦截入侵的轰炸机 。这意味着这种歼击机与歼-8II相比,要有代的提升,包括气动布局、航空电子、机载武器都有质的提高 。因此新型歼击机不但对于中国空军并且对于中国航空工业以至整个国防工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历程歼-10的项目验证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由成都飞机公司和第611飞机设计所基于流产的歼-9型战斗机进行设计 。原歼-9项目是为设计一种速度达到2.5马赫带鸭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战斗机,其作战目标是原苏联的米格-29和苏-27 。最初的计划要求,后来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1988年重新将这款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定位在一种采用新技术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上,以替换中国空军庞大的歼-6、歼-7和强-5机队,并有效应对当时同类型的西方战斗机 。虽然中国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认双方在新型战斗机的研发上进行了合作,但普遍的猜测认为,在美国于1987年向以色列施压,促其放弃了国产“狮”战斗机项目后,以色列将该项目的先进研究成果转让给了中国 。并且,非官方的中国媒体也声称歼-10/“狮”确实从一开始就是中以两国的共同研究项目 。但是,考虑到两国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歼-10与“狮”不同的作战需求,似乎又不能肯定双方存在过合作 。因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空军追求的是空防型战斗机,而“狮”的设计重点是对地攻击,空战能力只是其次要考虑 。同时,中国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尺寸要大于并重于“狮”,以充分利用其推力为12.5吨的发动机 。歼-10方案定型于1984年,以色列狮式战斗机定型于1979年 。歼-10的首架原型机于1996年首飞,狮式战斗机首架于1986年首飞 。但这当然不能作为歼-10就是获得了以色列狮式战斗机技术的证据 。此外,1996年装备了F-16A的巴基斯坦空军也有可能提供给中国部分先进技术信息 。最早出现的可能是歼-10 的照片,是1991 年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航空工业四十年》图文集 。该书中有一张“1990 年2月李鹏总理听取林宗棠部长关于新机的研制汇报”的照片,照片中在歼-8II型原型机模型旁有一架采用带鸭翼的战斗机模型,被认为是歼-10 最早的构型 。这一图片中的歼-10模型采用了可调节的进气锥 。西方媒体的推测认为,这反映了歼-10战斗机的作战任务与“狮”不同 。“狮”是以战场遮断为主,夺取制空权为辅;而歼-10则相反,强调兼顾低空缠斗和高空高速的不同需求,为此采用了可调式进气道结构以满足更大范围内飞行性能的要求 。报道称,歼-10 的研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提上日程,八十年代中期经过多次方案论证后决定用途 。然而可能是由于在研制中遇到困难,歼-10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作了过多修改,以适应中国空军不断改变和提高了的战术需要 。这无疑导致了歼-10 战斗机最后的外形与早期设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歼-10 也从最初设计的一种单纯的空中优势战斗机演变为一种多用途战斗机 。1996年,中国首度公布了一张歼-10 的风洞测试模型的照片 。中国自行研制歼-10,一直是军方的高度机密,有关歼-10 的消息管制极严 。1999 年5月,某研究所助理工程师郭某,为了向网友显示自己掌握的国产先进战斗机的专业技术水准,在互联网上散布有关消息,同年9月23日,郭某因泄露国家秘密罪被成都市武侯区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直到3年后,国内媒体公开报道歼-10 ,而军方已默许解密 。民间有关歼-10 的消息愈来愈多,2002 年4月4日举行的第三届国防电子展上,有参展商的海报上更出现了一幅歼-10 图片 。随后歼-10 将会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广为传播开来 。歼-10的首架原型机可能于1996年中期就首飞了,而中国官方报道的首飞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 。但实际上,在后一个日子上天的是经过重大改进的3号原型机 。为向项目发展提供样机,共生产了五架供飞行测试的原型机(机号1003-1007)和两架地面测试平台(机号1008-1009).两架预生产型歼-10中的首架于2002年6月28日首飞成功 。从2003年2月开始,至少七架(机号1010-1016),也可能是10架预生产型歼-10(可能没有装备雷达)陆续提供给了中国空军 。其中的几架目前正由中国空军的作战部队进行作战测试和评估,而其余的几架则留在位于陕西阎良的中国空军试飞训练中心用于最后的项目发展阶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歼-10的四余度电传控制系统 。四余度电传控制技术在西方国家已发展成熟并应用到他们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战机上 。而歼-10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在试飞时,没有因为这种电传控制系统而失事坠毁的战机,体现了歼-10可靠和优异的操控性 。据报道,歼-10的飞行测试于2003年12月全面完成,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 。首批5歼-10战斗机(20张)0架歼-10A可能已经开始生产 。首个装备歼-10的战斗机团(可能归驻中国西南以应对印度当面的第44航空师)将于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估计中国将生产至少300架歼-10,但这一数量仍只能是其空军装备的数千架歼-6、歼-7和强-5中的一小部分 。据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的歼-10月产量为两架 。作为单座歼-10A基本型的补充,一种双座的改型(歼-10S/AS)也于2003年12月进行了首飞 。改进机加长了机身,以容纳后座舱和增大机内油箱的载油能力 。虽然官方声称该机是歼-10的教练型,但改型机的外观特征表明该机并不是教练机,而是意在发展一种新的打击型战斗机,或者是歼-10的电子战和防空压制型号 。2009年,一种歼-10改进型出现在世人面前 。与歼-10基本型号相比,该机在空速管、机头、垂尾上的设计明显不同,此前出现在FC-1“枭龙”战斗机上的DSI进气道更是引人瞩目 。后该机被以歼-10B的代号公开 。外界猜测该机较歼-10A战机性能上又有重大提升,但目前尚未有该机研制定型及装备部队的消息 。中国也曾经计划发展新型战斗机的海军型歼-10 。但是,中国海军更希望装备一种双发动机舰载战斗机 。中国海军为此更倾向于使用俄罗斯的苏-33,后放弃,改为经沈飞仿制由乌克兰处获得的T10-K(SU33的原型机)――歼15 。构想外界根据资料和设想图判断推测,歼-10是一种单发单垂尾10吨级中轻型空中优势多用途战机,采用国际上新一代战机流行的机腹进气、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其优点是既能发挥三角翼飞机高空高速的优势,又通过前翼增加升力,保证中低空亚音速格斗的机动性并大幅缩短起降距离 。这些推测反映了歼-10的作战任务与“狮”有所不同:“狮”采用下单翼和固定式进气道,以战场遮断为主,夺取制空权为辅;而歼-10则是中单翼,带中心激波锥的二元可调进气道,强调低空空战格斗性能和高空高速的机动性,并兼有对地攻击性能 。而且因为进气口前移,进气道略带S形(涡轮叶片不至于一览无遗,可以降低发动机的雷达反射回波),翼身融合体更加饱满,所以歼-10的隐身性能和内部油箱容量也更佳 。歼-10前起落架为双轮,考虑了粗暴着陆的需求 。主起落架在机身下方,让出了宝贵的机翼下方空间,便于携带更多外挂武器,外挂点为11个 。歼-10外挂副油箱最大4100升(1500×2、1100×1)这些数据表明,歼-10除维持正常平飞外,还有足够的推力来满足执行各种机动动作的需要,使水平加速、爬升、盘旋等性能均有较大提升,甚至可以在空中格斗状态下毫不费力地垂直向上爬升 。歼-10在沿袭歼-9的鸭式布局基础上,采用了类似于“狮”式战斗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设计时的气动布局,但为了满足中国空军的要求而进行了修改,采用了中国新型战斗机最初设计时的大尺寸和大重量 。歼-10采用大三角翼加鸭翼布局(翼展比后者长一米多,翼面积增加15~18%) 。同时,歼-10保留了“狮”(还有瑞典的“鹰狮”)采用的活动翼面技术:外翼前缘为机动襟翼,固定内翼在全动鸭歼十座舱模拟系统(6张)翼的配合下产生绝佳的气动性能 。常规飞机的水平尾翼位置被三角翼后缘的四块活动副翼所占据 。翼尖部分没有设置用于轻型空空导弹的挂架,这一点与“狮”和“鹰狮”不同 。歼-10布局最为称道之处是它的翼身融合 。通过精心设计主翼与机身中部结合处的曲面,既增加了机内容积(用于载油、装备,以及为尔后发展预留空间),也有效利用了它带来的空气动力增升效果 。主翼后部机身两侧没有安排其他结构,这再次体现了翼身融合的设计理念,只是在尾喷管前端机腹下加装了两片外斜腹鳍 。这两片腹鳍用于战机大迎角飞行时,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飞机的稳定性 。与“狮”相同的是,歼-10也设计了四片减速板,其中两片位于机身上部主翼后方,其余两片仅位于机尾下部腹鳍之间 。除了机翼,歼-10与“狮”的另外一处重大不同在于进气道 。“狮”的进气道与F-16类似,为固定几何形状 。而歼-10采用的是带中心激波锥的二维可调式进气道,这种带调节板的进气道布局与F-4“鬼怪”Ⅱ有些类似 。只是歼-10将“鬼怪”的进气道平移至机腹下,由调节板(位置在边界层分离板的后方)构成进气道的前部,这为发动机提供了不同飞行状态所需的气流,更加适合高性能空空作战 。此外,可调节进气道所增加的高效整流压缩能力(在1.5马赫时为5%,在1.8马赫增加至15%,在2马赫时为25~30%)极大地提高了飞机超音速飞行时的发动机推力,从而使飞机获得更好的爬升和高速性能 。这种进气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隐身效果欠佳(这也是所有机腹进气道布局飞机的通病)、重量偏大且结构复杂(F-16为此增重80~100公斤)和生产费用增加,同时调节板的动力和调节系统还加大了飞机的维护负担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