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用“大斧子”拆围墙,是否合适 巨人的花园

语文改版,几乎每隔几年都会来上那么一次 。当我翻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文章倒数第三段的最后一句吸引了我——“他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 。”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愣神了好久,在奥斯卡·王尔德笔下,斧子这种工具居然还有拆墙的功能?作为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用大锤子或者其他专门拆墙的工具去把围墙拆下来,难道不香吗?巨人的这把斧子是不是以后不想再用了?文中的巨人用“大斧子”来拆掉围墙,这样的描述是否合适?

巨人用“大斧子”拆围墙,是否合适 巨人的花园

文章插图


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一篇童话罢了,作者怎么写都可以,在《巨人的花园》中,花园处处充满诡异,哦不,应该是花园处处透露出神奇的色彩:孩子们在花园玩耍,花园就处于春天的状态,四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孩子们被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就处于冬天的状态,花园就处于一片寂寥、惨淡的状态,那么文中的巨人用斧子拆围墙这样的骚操作是不是也说得通呢?
巨人用“大斧子”拆围墙,是否合适 巨人的花园

文章插图


但是,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神话故事,或者是其他题材的文章,有一点我们必须想清楚:作者的想象力可以丰富,甚至连通感的写法都可以用进去,但整篇文章字里行间的逻辑思维一定不能跟着“放飞自我”,拆围墙的事情可以交给大锤子或者挖掘机,而大斧子这种工具,在文章中可以砍柴,甚至可以开天辟地,如果乱用斧子这种工具,这样的课文就给人一种特别杂乱的感觉 。
巨人用“大斧子”拆围墙,是否合适 巨人的花园

文章插图


其实,出现这种不伦不类的语言描述,不单单是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出现过,就是部编版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描述 。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25、羿射九日》这篇课文中,前文说天上那么多太阳晒枯了禾苗、烤焦了土地,就连河里的水都被蒸干了 。但是下一段的描述就堪称骚操作了——
巨人用“大斧子”拆围墙,是否合适 巨人的花园

文章插图


“他翻过99座高山,蹚过99条大河……”what?前文的河水被蒸干,后文马上写到羿这个牛人蹚河而行,就算是剧情需要,你中间好歹也下几场雨或者搞几次人工降雨什么的,这样写前言不搭后语真的好吗?什么叫“联系上下文”?什么叫行文的逻辑关系?编者在编排这样的内容,认真审核不是本分之事吗?出现这样的纰漏,编者的良心难道不会痛吗?
巨人用“大斧子”拆围墙,是否合适 巨人的花园

文章插图


当学生针对语文课本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不少语文老师真的是一脸懵逼,课堂上老师该如何解释?痛斥编者,貌似那些语文教育专家的逼格比基层的老师要饱满太多了,基层老师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除了像电风扇那样摇头,还要告诉学生:以后如果试卷中出现按课文内容填空的题目,还是要按照课文的内容来填写,别管它如何描述,以课本为本,准没错……
巨人用“大斧子”拆围墙,是否合适 巨人的花园

文章插图
【巨人用“大斧子”拆围墙,是否合适 巨人的花园】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