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好处( 六 )


3、采用换词、删词法,通过朗读、对比更能深刻的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词产生的达效果 。我刻意把“闯进”换成“进入”,把“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连”等词删去,让学生对比,通过对比他们不仅知道了原词使用的准确性,而且也体会到了原词的表达效果 。
8.如何巧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 。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 , 是学习作文的范例 , 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 。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 。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 。但是近年来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批评总是不绝于耳 。
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 。阅读教学到底怎么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期中的一方面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从头到尾逐段教”的局面 。
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 。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 , 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
为此,近几年来我坚决摈弃了逐段串讲串门的模式,并探索如何突出教学重点 ,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特别是如何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重点词句 , 有效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一、钻研文本,把握文本精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体现在他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中 。而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或句又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泉眼 。
如果教师善于发现这些泉眼,并以此展开教学 , 那么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一)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
【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好处】当然教学中不能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加以单一、孤立的分析、讲解或者简单地一股脑儿地对字、词、句面面俱到地“肢解”,也不一厢情愿地设计一些练习横亘在研读品析中,而是保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完美性 。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 。
如我在《游山西村》教学中,为指导学生读好“丰年留客足鸡豚”里的足一词,我这样设计教学:生(有气无力):“丰年留客足鸡豚”师:“他足吗,同学们!看来 , 他有点饿,老师也要像山西村的山民一样要准备酒肉给你吃 。”学生大笑 。
生(洪亮有力):“丰年留客足鸡豚”师:“好 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这就是“足”,不但酒菜足 , 而且情谊足 。
这不仅让学生理解“足”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对“足”有所感悟,有所体验 。可见,教师找到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 目的重在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一石数鸟”的效果 。
(二)抓住中心句,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小学的许多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仔细思考 , 全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 。
如果抓住这些中心词句进行教学 ,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
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来写,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这两个词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也就是说 , 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
(三)抓住过渡句或关键词,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框架 。1.抓过渡句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