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好处( 三 )


如我在《游山西村》教学中,为指导学生读好“丰年留客足鸡豚”里的足一词,我这样设计教学:生(有气无力):“丰年留客足鸡豚” 师:“他足吗,同学们!看来,他有点饿 , 老师也要像山西村的山民一样要准备酒肉给你吃 。”学生大笑 。
生(洪亮有力):“丰年留客足鸡豚” 师:“好 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这就是“足”,不但酒菜足,而且情谊足 。
这不仅让学生理解“足”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对“足”有所感悟,有所体验 。可见,教师找到的含义深刻的句子,目的重在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一石数鸟”的效果 。
(二)抓住中心句 , 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小学的许多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仔细思考,全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 。
如果抓住这些中心词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 , 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
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来写,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 , 以下的内容都是这两个词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
(三)抓住过渡句或关键词,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框架 。1.抓过渡句 。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 。
4.如何抓课文中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搭石》、《九色鹿》课例《搭石》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 , 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 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
如“伏”字的处理,在感悟中,着重抓住走搭石中一行人走搭石、年轻人和老人走搭石的画面 , 以此为抓手,顺序而导,自然巧妙而灵活地理解了“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 并在一次一次的读书中去积累,去感受 。并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 想像画面,去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
1、一行人“走”石图 。(1)读通句子,正音 。
(2)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 体会“走石图”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l 教师提问: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教师引读理解“协调有序” 。
l 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绰”字 。l 理解体会 “伏”字 。
创设情景引导生做“伏”的动作,教师引读,学生理解“理所当然” 。(3)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4)教师引读走搭石的有关句子,引领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九色鹿》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陈老师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逐段学习的方式,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大胆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先整体把握调达“见利忘义”的特点,然后深入体会九色鹿对调达的“恩”和调达的“誓”及调达违背誓言后九色鹿的悲愤 , 国王对调达的斥责、惩罚 。
这样的重组,始终抓住解剖调达这一条主线,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设计理念:紧扣文本,联系生活,放眼学生未来 。
在语言文字训练上,落实“读、说、想、写”;在内容感悟上突显“利、恩、誓” ,两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升 。让学生在充分地“读、说、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从而深刻领悟文中的内涵,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
九色鹿对国王控诉的那段话也是整堂课一个重要的训练读的点 。为此 , 我出示了这段话:“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 。
他发誓永不泄露我的住处地,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 , 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文,情景再现,反复阅读,一步步引领孩子品课文,情感体验越来越深刻,课文读得也越来越有味 。教学目标:抓关键词句深入体会 抓关键词句深入体会 , 反复朗读,把握人物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