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服务和空乘有什么区别 以及航空服务在学历方面有哪些要求( 二 )


对职业认识不够,吸引力没有建立,甚至总有一些人藏着这样的想法:“身体不够民航I级标准,考不上飞行员;形象比较困难,当不了乘务员;又想在民航混口饭吃,所以当了管制员或签派员 。”事实上,确有一些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就是这样通过高考体制进来的,难免让人有些丧气 。
案例2:职业自豪感在哪里?
笔者空管毕业后,暂时改行做了签派,对生活尚有憧憬 。“唉,可惜了 。我儿子跟你差不多大,已经做了几年男乘了 。可惜你读了大学了,要不然可以做空乘 。”一位大婶如是说 。旁边居然有人附和 。我只觉悲哀:那么严格入学、系统培训、能力出色的空管毕业生在一些人眼里分量不足?我这大学不该读?
转眼6年过去了,笔者也成了签派监察员 。现在各航空公司机队规模快速扩张,飞行员急缺 。不断传出有空管员、签派员因待遇问题改飞的消息 。我一同学也表达了类似意愿 。“你都29了,还考什么飞”我说 。他却露出一丝诡异的笑:“怕什么,比我们大两级的都改了” 。
前几天,笔者到某公司办事,在电梯里遇到以前的熟人,现在改乘务了 。我出于礼貌寒暄:“你的拉杆箱还挺好看的 。”她兴奋地说:“怎么样,羡慕了吧 。你也改乘务吧!”我知道,她说的“羡慕”有一个默认的前提——监察员不如乘务员 。
中国的媒体的现实功利性,导致其对民航业的报道整天美丽空姐过去漂亮空姐过来,尽整些没用的东西!乘务职业原本与相貌无必然关系,强调的是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在国外很多国家乘务员可以是准终身服务性职业 。媒体对乘务行业的本质尚未正确认识,又何谈交通运输职业 。一些媒体的非专业和倾斜的舆论导向使得人们对交运职业的普遍漠视甚至影响到行业内和教育界,默认一种极其庸俗的人才观,在职业待遇、福利等方面没有向交运人才倾斜 。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一头热、过分功利性 。
那么有没有人关注一下民航技术性体现在哪里?民航的发展性和学术性在哪里?民航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前所未有的渴求,使得一些学校纷纷挤入民航培训门槛,想分得一块蛋糕 。这些参差不齐的学校宁可一窝蜂的搞空乘专业,决不会有人静下来研究空域资源利用!殊不知:中国高等教育,就靠这一头热的空乘专业,加上遍地开花的MBA、EMBA,离建成完备的现在人才体系还有太远距离 。
【航空服务和空乘有什么区别 以及航空服务在学历方面有哪些要求】2. 2向左走?向右走?交运教育的困惑
一直以来,就交运教育方向存在一个尖锐而现实的问题:民航院校到底是高级技校,还是大学?要系统学习运输理论,还是更多的操作训练?招生要象招飞自成体系那样还是彻底融入普通高校招生体制?对学生而言,能学到什么?出了校门能干什么?除了职业技能,个体心智、能力是否得以充分发展?如不解决这些问题,交运教育真有些东不成西不就的感觉 。
再说教材资源,不少高校整体上比较零乱,系统性不够,相互联系也不够 。专业名称“交通运输”,出了校门能否在交通运输行业有一定认识?教材的大行业大交通意识不够 。有学生感言:个别教材过多直接引用参考资料,让人感觉一脚深一脚浅,前后不连贯、不系统,学生学习感觉没逻辑性 。学的东西基本象飞机使用说明书,有时又有些理论 。这有客观上的原因——交运专业的跨专业性、综合性 。如,气象学,本是一门严密的有深度学科,作为交运专业必备知识,只能浓缩成一门课,严密地逻辑很难完整体现;飞行原理介绍怎么操作飞机,对空气动力学又很难完整涉及,也是偏重结论性、实战性 。还有一些最新的管理理念(比如安全管理体系SMS),技术手段(比如飞机通讯寻址报告系统ACARS与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SOC)也没能及时进教材进课堂,需要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再进行学习 。民航交运课程学习过程感觉象上高级技校,与那些严密的工科高等教育有较大差异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