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府|山西的一个村庄里,藏着一座“皇城”

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的一个偏远小村庄里,坐落着一座充满了皇家色彩的古建筑群,这里还有康熙皇帝的手迹。是何人修建了如此庞大的府邸?它又是如何得到帝王垂青的呢?经过考证,皇城相府已经存在六百多年了。虽然历经岁月的更迭,但还依然完好地保持着当年的建筑格局和宏伟庞大的规模。相府|山西的一个村庄里,藏着一座“皇城”
文章插图
山西皇城相府全貌这座“豪宅”的建造者和设计者名叫陈昌言,他出生于明崇祯年间。起初在外做官,后来为了躲避战乱,回到了家乡。陈昌言所在的陈氏家族在当时是有名的望族,为了保护族人的性命和家财,就委托陈昌言筹划修建城堡。因为陈昌言是举人出身,对建筑风水十分精通。公元1633年,陈昌言开始对古堡的选址进行考证,历经数年后,古堡建成,取名“斗筑居”,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皇城相府的内城。相府|山西的一个村庄里,藏着一座“皇城”
文章插图
皇城相府内城“斗筑居”其名有几分谦逊的意味在里面,陈昌言把一大片官居民宅连在一起,既能打仗御敌,又可藏人聚财,显然不是小斗。公元1638年,古堡还在建设当中,战火的烽烟就烧到了古堡所在的村庄中。陈氏族人加快了古堡的建设,并凭借他们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村庄里修建起了一座面阔11.3米,径8米,高33.3米,相当于今天7层楼高的避难所,他们为它取名“河山楼”。相府|山西的一个村庄里,藏着一座“皇城”
文章插图
皇城相府河山楼当时的农民起义军,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高大而坚实的建筑,围攻了数十日,却始终攻不下,只有撤军。陈家800多人被围困在河山楼里,却没有一个被饿死,这得益于河山楼的设计。在河山楼的地下室里,有碾,有磨,有挖好的井,这里可以储藏大量粮食,而且还可以磨面做饭。如今的河山楼已经成为了皇城相府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公元1638年,就在陈氏族人加紧修建古堡,以保护族人安全时,一个小男孩诞生了。按照惯例,族中年长者为其取名“陈敬”。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男孩日后会光宗耀祖,不仅在皇帝身边混得风生水起,而且还扩建了古堡,最重要的是在皇帝的加持下,古堡从此沾上了皇家气息,因此名扬千古。公元1658年,20岁的陈敬高中进士,因为同年的进士中有两个陈敬,朝廷为了区分,顺治帝便赐名山西泽州府(今山西晋城市)的陈敬为“陈廷敬”。公元1710年,陈廷敬奉旨编撰大型字典——《康熙字典》,并任总阅官。此时,陈廷敬年事已高,他越发思念故土,思念生他养他的古堡。与此同时,陈廷敬的母亲因多年未见儿子,也非常想念他。母亲给儿子写信,说想要去京城看望儿子。陈廷敬考虑到母亲年岁已大,长途奔波身体受不了,他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决定扩建老宅,在老宅原有内城的基础上,加盖一座新城,新城模仿紫禁城的样式修建,这样就可以一解母亲的思念之苦。古堡重建后,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便上书皇帝,说陈廷敬有谋反之意,在老家修建了九间宫殿,七间御书房,三宫六院排场极了,和紫禁城修得一模一样。康熙皇帝虽然相信陈廷敬不会造反,但是听谗言听得多了,也不免疑惑。康熙皇帝决定亲自去察看一番,他带了3000御林军,悄悄离开京城,来到了山西阳城陈廷敬的老家。康熙皇帝远远看到前面一排排砖瓦结构的古堡后,对其建筑风格大为赞赏,但是皇帝也觉得其规模和紫禁城显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康熙皇帝从附近老百姓口中得知,陈廷敬是为了哄老母亲开心才修建新城的。因此,康熙皇帝不但没有怪罪陈廷敬,还褒奖了陈廷敬。据说,康熙皇帝为了表彰陈廷敬修典的功劳,曾手书“午亭山村”四个大字作为首匾,并配写一副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赐给陈廷敬。陈廷敬故去后,他的儿子为缅怀父亲和感谢康熙皇帝对父亲的恩庞,就将“午亭山村”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匾联刻成石碑,在老宅建楼珍藏,并为楼取名“御书楼”。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