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坚守榆林窟:临退休话往昔,“一无所有”到“世外桃源”

中新网兰州8月28日电 (采访人员 殷春永 冯志军)“刚开始说待三年,但三年之后又三年……”14年前受上级“委派”,在大漠戈壁深处的峡谷间守护榆林窟的宋子贞,今年已到了退休的年龄。终于可以回到敦煌城里的他,回想起那些“生活上艰苦,精神上却快乐”的日子,反而开始不舍起来。
河水|坚守榆林窟:临退休话往昔,“一无所有”到“世外桃源”
文章插图
图为2009年,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职工合影。(资料图) 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夏末秋初的午后,悬空的烈日将广袤荒芜的戈壁滩炙烤得死气沉沉,夹于峡谷间潺潺流淌的榆林河水,映衬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榆林窟,反而成为一道靓眼的“世外桃源”。随着近年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和敦煌文化的深入人心,暑期里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
“当时不要说接待游客,十几名职工的正常生活都成问题。”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宋子贞向中新网采访人员回忆道,那时近乎“与世隔绝”的榆林窟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没有达标饮用水源,异味刺鼻的土厕还比不上农家旱厕,唯一能与外界联系的是一台短波电台,用于每天向上级报送文物安全情况。
榆林窟开凿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境内的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莫高窟“姊妹窟”的榆林窟是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石窟,它与莫高窟、西千佛洞等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艺术体系,以精美的壁画和彩塑享誉世界。
河水|坚守榆林窟:临退休话往昔,“一无所有”到“世外桃源”
文章插图
图为宋子贞工作照。(资料图) 敦煌研究院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通车找水搞基建,接轨“现代生活”
“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没有信号,反正啥都没有。”2007年冬天,在莫高窟工作了13年的宋子贞,被敦煌研究院的车辆耗时数小时送到了170公里之外的榆林窟,担任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那天下着大雪,四周白雪茫茫,天气非常寒冷。”
虽同属敦煌石窟群,但人迹罕至的榆林窟却远比大漠环抱中的莫高窟更为荒凉偏僻。距离瓜州县城70公里的榆林窟工作人员“回家之路”更是充满艰辛,犹如现实版“人在囧途”。
彼时,相较于外界迎来四通八达的网络时代,“条件比莫高窟还要艰苦很多”的榆林窟,似乎是停滞于几十年前的状态。守窟人都住在透风漏雨的土房子,喝着时清时浊的河水,不通电话更无网络,还有让人落荒而逃的土厕所。
“没有到县城的直通车,职工一两个月回不了家是常态,还要凭运气搭乘各种交通工具,往返耗时三四天。”2009年,宋子贞终于申请到经费购置了一辆通勤车。通车那天,榆林窟工作人员都热泪盈眶,大家自发放鞭炮,喜庆的氛围比过年还要热闹。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