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襄阳不隐(行天下)

司马徽|襄阳不隐(行天下)
文章插图

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的关圣古镇景区流光溢彩,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杨 东摄(人民图片)

襄阳好山水,最宜隐逸。登武当山可振衣千仞冈,临汉水则可濯足万里流。然襄阳自古却少有真隐者。若论享清福,谁都愿做隐士,世上充耳皆闻欲隐不得的喟叹,无论假意或真心。若说襄阳之真隐者,汉江是第一大隐。汉江极是壮阔,立岸而视,不见水端,有时平波缓进,有时深不可测。汉江比长江更古老,但自长江出世,汉江便归隐了。
司马徽|襄阳不隐(行天下)】襄阳历史上,有不少能隐而不隐的高士。襄阳隐士,首推卞和。和氏抱璞,三献两刖,泣血荆山。幸遇楚文王不像厉王和武王那么昏愚,使人理石得玉,和氏璧始出。楚文王为褒奖忠信,封卞和陵阳侯。卞和却长揖而去,终老荆山草莽间。
卞和若是真隐者,他应携玉同隐,唯求远避,何以要冒死献玉?世人或讥其痴,或嘉其诚。明人冯梦龙说:“堪笑卞和献宝傻,何如完璧天地知。”这是对卞和献玉的质疑。汉人伪托卞和作《退怨歌》曰:“进宝得刑足离分兮,去封立信守休芸兮!”也道出了卞和的风德。卞和不去做陵阳侯,宁可“去封”,也要“立信”。他以对富贵的弃绝,证明自己非为富贵献玉。也许他最初献玉只是为让美玉见世,但当他被视为骗子刖足后,这位襄阳先祖冒死再献,则是为证明自己的人格。如此赤诚、倔强、血性的人,若只将他视为荆山隐者,真有些轻薄了。

东汉末年的庞德公看上去终生隐逸,其实也未必是真隐逸。庞德公结庐鱼梁洲的时候,这个半岛孤悬汉江,远离城郭,开阔寂静。常来打扰庞德公的是刘表,这个荆州牧在鱼梁洲筑了呼鹰台。刘表每次打马鱼梁洲,地面尘土喧嚣,天空鹰隼盘旋。刘表久闻庞德公名,再三相邀他入城辅政,庞德公屡屡谢绝,刘表疑惑。庞德公说:“商取代夏得到了天下,商纣王的首级最终又挂到了周的旗杆上;周公摄政却杀了兄长,假如周公兄弟只是过老百姓的平常日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呢?”庞德公此言,刘表未必真能听明白。
庞德公并没有把心里话全告诉刘表。杜甫诗里说庞德公“岂无济世策,终竟畏罗罟”,未必确切。倒是清人阮函的评价,很有几分道理:“庞公却辟刘表,知其不足与为。”原来,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用舍行藏,君子有守,匹夫竖子,不足与谋。
庞德公躬耕鱼梁洲,襄阳乡野亦颇多隐士。当时,庞德公谓之卧龙的诸葛亮,谓之凤雏的庞统,谓之水镜的司马徽,也都散逸襄阳林泉间。然正是玉在椟中,钗于奁内。庞德公虽不与州府相往来,在士人间却有尚贤好客之名。诸葛亮在庞德公堂下执弟子礼,庞统本就是庞德公从子,司马徽亦颇受庞德公赏识。真隐士应是不问世事的,庞德公却常与三五知己纵论古今,想也是能经天纬地,胸隐甲兵的人。阮函称其“智辩昭烈,隐然出武侯以自代”,道出庞德公隐而非隐的真相。所谓“智辩昭烈”,讲的就是诸葛亮闻名千古的隆中对,三分天下应是庞德公同诸士子经常讨论的话题。庞德公不过是请诸葛亮替他出山“扶炎鼎之衰”,他自己却“无改岩林之乐”,上鹿门山采药去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