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艺术院,她有九十年的发展历史

立夏已过,热情的夏季正式来临了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当古老的传统文化与极富创造性思维的设计相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值此夏季,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师生共同创作了“立夏”系列海报,为炎炎夏日增添了艺术的清凉气息 。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艺术院,她有九十年的发展历史

文章插图
立夏时节 毛雨晴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艺术院,她有九十年的发展历史】描写夏季风景的诗词中,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李丹阳的设计以小荷为主要意象 。立夏节气前后,小小的荷叶冒出了尖角,展开了新嫩的小荷叶,它们从一簇中长出,茎脉相连缠绕在水中,偶尔也会来只小红蜻蜓,停留在小荷叶尖上,扇动它的翅膀,似乎在享受这初夏时的美好 。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艺术院,她有九十年的发展历史

文章插图
小荷才露尖尖角 李丹阳
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温度明显升高,阳光正好 。任晓煜的作品体现出水墨的意趣,阳光下的树荫影影绰绰,层层叠叠呈现出“立夏”二字,字体上面手写关于夏季的俗语以及诗句,小字部分通过明暗变化强调影子的样貌,让整张画面更加灵动有活力 。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艺术院,她有九十年的发展历史

文章插图
立夏三天遍地锄张婕
在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民间有“立夏见三新”的俗语 。“三新”指的是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多先以“三新”祭祖,然后尝食,以此来迎接夏天 。李格格设计的“立夏”两字中,颗颗樱桃堆叠在一起,个个饱满,引得人满心欢喜 。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艺术院,她有九十年的发展历史

文章插图
立夏·挂蛋 谢星语
初夏农事繁忙,民间有语“立夏三天遍地锄”“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田间此时的杂草生长很快,因此农人重在锄地 。张婕的作品以此为主要表达内容,辅以立夏当日孩童最爱的斗蛋活动,装点立夏时节开放的三色堇、蜀葵、鸢尾等植物,体现立夏节气的美好 。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艺术院,她有九十年的发展历史

文章插图
蝼蛄聒噪王瓜茵 王瑜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周彤利用蝼蝈、王瓜等形象将其图形元素运用到“立夏”二字的字体设计上,并运用装饰荷叶和枝叶等小元素烘托出立夏生机盎然的氛围感,绿灰色的色调赋予立夏天气炎热避暑的感受 。王瑜设计的海报围绕诗句“蝼蛄聒噪王瓜茵”的意境,描绘蝼蛄在王瓜藤里栖息乘凉的景象,呈现出一副夏日里悠闲自在的样子 。在海报背景处缠绕王瓜藤蔓,预示着勃勃生机 。季节轮回,蝼蛄发出细碎的声音,表现出风景的繁花似锦 。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艺术院,她有九十年的发展历史

文章插图
立夏见三新·樱桃 李格格
古代诗词、民间文化、生活气息……在青春洋溢的海报设计中,传统文化融入师生的巧思妙想,呈现出一派清新、美好、欢乐的惬意时光 。虫鸣声声演唱夏的节奏,茵茵藤蔓中放飞收获的希望 。绿树阴浓夏日长,看一季万物生长 。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艺术院,她有九十年的发展历史

文章插图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