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系列163小时到底都讲了啥?( 二 )


日本崛起,也是源于明治维新 。
当今世界,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为依法治国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
2始终坚持人才战略 。
秦国崛起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其不拘一格的用人理念,能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大秦帝国系列163小时到底都讲了啥?

文章插图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对秦国的人才兴国战略有比较精辟的论述: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
由此可见,秦国崛起,主要得益于有一大批能臣悍将辅佐 。
在影片中,先后出场的文臣有商鞅、景监、张仪、范雎、吕不韦、李斯,武将有车英、子岸、赢疾、嬴华、公孙衍、白起、王龁、蒙骜、王翦等 。
这些人中,有些是秦人,有些不是秦人,有些是王孙将相之后,有些是穷困潦倒之士,但秦君都能够不分国籍、不论出身、不求全责备,只看才能、只凭本事、量才施用 。
而且,有位有为、有利有名,几乎都给封侯拜相、高官厚禄 。
就连范雎活脱脱的一个小人,也被秦昭襄王拜为丞相 。特别是秦孝公嬴渠梁在招贤书中明告天下:
但有出长策奇计,使秦国恢复穆公霸业者,居高官、领国政,分享秦国 。
商鞅(原名卫鞅)变法成功,被封为商君,几乎和秦王平起平坐 。
纵观秦国历史,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秦自穆公始,便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唯才适用 。4选贤任能之传统深入朝野,方有大秦之日益强盛,终于一统天下 。
与当时的诸侯列国相比,秦国的识才之慧眼、爱才之诚意、用才之胆识、容才之雅量,无人能出其右 。
3始终坚持德法结合 。
德与法是调解社会关系的两大利器,用的好,相得益彰,用不好,互相掣肘 。最理想的状态是德是大圆,法是小圆,二者在底部内相切 。
也就是说,法是道德的底线,所有低层的道德都有法律保障,而所有法律都是合乎道德的 。最坏的情形则是法与道德外相切,即所有法律都是不道德的 。
大秦帝国系列163小时到底都讲了啥?

文章插图


当然,大多数情形是法与道德相交,有些法律超出了道德的边界,成了恶法 。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有些法律过于严苛,导致很多秦人反对,特别是劓刑赢虔、黥刑公孙贾,得罪了以公子虔为首的老世族,导致商鞅最终被车裂处死 。
商鞅死后,虽然秦国法度有所调整,但严刑峻法并未根本改变,这也为秦二世官逼民反、最终覆亡埋下了祸根 。
法治要想长久,就必须施行德政,尽可能让制定的法律合乎道德、体现民意,被大多数平民所理解、接受、拥护和尊崇 。
古文中有一句话,叫做“苛政猛于虎”,秦国最终覆亡,主要是因为秦国的严刑峻法逼迫得陈胜、吴广只能铤而走险、背水一战,但凡还有一条生路,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乃至全族人的性命做赌注 。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不以人为本、不体恤民情、不讲究人性、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追求法贵时效、法不容情、法立如山、法外无恩,则使得法治只剩下力度,失去了温度,法治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
最明智的选择是德法结合,既要法治,又要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4始终坚持紧密团结 。秦国之所以能够抵御强敌、一统天下,还在于秦国始终团结一心、和衷共济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