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格达奇|一路向北——加格达奇( 三 )


虽值盛夏 , 洞外气温已经三十度以上 , 但洞内却凉气袭人 , 我一边想象着两千年前鲜卑氏族部落在这里生活的场景 , 一边享受着这个天然大空调带来的惬意 。 此时一位女当地导游不知什么时候也带游客来到了洞口 , 正在绘声绘色地给这些南方游客讲解石洞祝文 。 听得出来 , 这确是一位职业性的导游 , 很专业 。 休息之余我向她提出了一个疑问:这篇祝文是以北魏皇帝的口吻来对他的祖先歌功颂德的 , 从时间上来看 , 不要往更早说 , 北魏的创始人拓跋珪也不是从嘎仙洞中走出去的 , 至少到了他这一代 , 鲜卑人已经从大鲜卑山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已经拼杀了至少二百年 , 而作为北魏的第四任皇帝拓跋焘更不可能清楚知道大鲜卑山嘎仙洞的具体位置 , 即便有口口相传的秘诀 , 想在几千里之外的中原地区 , 跨越万水千山精确到嘎仙洞也不可想象 。 要知道 , 我可是在现代化导航设备的指引下在勉强找到景区入口的 , 即便这样 , 没有工作人员的引导我也很难找到这个神秘的洞穴 。

嘎仙洞
导游似乎很不以为然 , 用她的说法就是那个时代鲜卑人都记得这个地方 。 这个说法让我很难接受 。 于是我开始详细阅读那只有201字的祝文 , 好在石刻上的字女导游都认识 , 这就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 其中“威暨四荒 , 幽人忘遐 。 稽首来王 , 始闻旧墟”这十六个字给了我启发 , 这明显是臣服的东北地区其他部落把鲜卑氏族发祥之地讲给拓跋焘听的 , 于是我马上掏出手机搜索了一下 , 结果真的是这样 。 原来是生活在嘎仙洞附近的乌洛侯国来朝贡的使者将这个重要信息透漏出来的 。
回想到景区的其他服务 , 细节上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 我觉得这也是制约黑龙江旅游业的一个瓶颈 , 很多东西只学到了皮毛 , 不深究细想 , 精品的风景缺乏精品的服务 , 所以“酒香也愁巷子深” 。 当然对于此事事后反省 , 自己也确实有吹毛求疵、找事装大的嫌疑 。

国家考古重大发现——嘎仙洞祝文
事实上 , 嘎仙洞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止于拓跋鲜卑的历史 ,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 , 洞口处有几处早期人类岩画 , 一般人看不出什么价值 , 导游也懒得介绍 , 所以常常被忽略 。 更重要的是 , 回家后潜心查阅资料 , 原来在距洞口75米处还明显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 有成规模未竟工的人工开凿设计--石窟寺中常见的盝顶龛、甬道、像位等 。 据记载 , 公元446年 , 鲜卑人到嘎仙洞祭祖的第三年 , 崇信佛法的北魏太武帝转奉道教 , 开始灭佛运动 。 废佛后六年 , 太武帝驾崩 , 文成帝即位 , 下诏复兴佛教 , 之后北魏开凿了闻名世界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 专家认为 , 嘎仙洞石窟寺开凿工程可能因北魏太武帝的灭佛运动而搁浅 。 这可以说是一个天大的遗憾 , 如果嘎仙洞石窟开凿完成 , 和之后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两南一北遥相呼应 , 这将是中国艺术史、宗教史上的千古绝唱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