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屋顶采用 天安门屋顶

本篇文章内容是和(天安门屋顶(天安门屋顶采用))有关的一些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你获取到一些想要的内容 。

天安门屋顶采用 天安门屋顶

文章插图



目录
  • 天安门城楼的屋顶采用?
  • 天安门城楼的屋顶采用什么建筑形式?
  • 故宫三大殿的屋顶造型和制度等级是怎样的?
  • 北京天安门城楼属于哪种屋顶形式?
  • 天安城门楼的屋顶采用什么建筑形式?
  • 承天门城楼的屋顶才用的是什么形式建造的?
  • Q1:天安门城楼的屋顶采用?
    天安门城楼的屋顶采用歇山顶建筑形式 。皇帝是九五之尊,像皇宫的建筑,很多地方都是取九五之意,比如故宫的天安门,采用的就是宋朝称为歇山顶,到清朝称为九脊殿的屋顶结构 。这种形式的屋顶一共有九条屋脊,包括最高处的正脊、两侧屋面的四条垂脊,和四个屋角的四条戗脊 。上面的九条屋脊,再加上下面的五间进深,就代表了皇帝的“九五”之意,由此也就象征了皇帝是九五之尊 。扩展资料:古代建筑屋顶形式:1、重檐庑殿顶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2、重檐歇山顶歇山顶也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 。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 。3、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 。4、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 。5、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是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悬山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其特征是各条析或凛不像硬山那样封在两端的山墙面中 。

    Q2:天安门城楼的屋顶采用什么建筑形式?
    天安门城楼的屋顶采用重檐歇山顶建筑形式 。国的殿堂都采用大屋顶,主要形式有悬山、硬山、庑殿、歇山、卷棚、攒尖六种 。在发展过程中,重檐庑殿顶演变为一种最尊贵的形式,只有皇家宫殿和一些特许的建筑物的主殿才能采用,如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宫、太庙主殿都取这一形式 。其次为歇山顶,多用于城楼和门楼建筑,如天安门城楼即取这一形式 。其他殿顶则普通民家也可采用 。扩展资料歇山顶是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顶式样 。间接资料见于汉代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甘肃敦煌北魏428窟)和石窟(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等 。木建筑物则还没有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更早的实例 。到了宋、元时期,歇山顶已经大为流行,一些建筑物的单檐庑殿式主殿开始改为重檐歇山式,明代时重檐歇山更广为运用到殿宇建筑之中,超越单檐庑殿,成为仅次于重檐庑殿的最高等级建筑样式 。早期的歇山顶比较小,山墙侧透空,没有山花板,只有悬山式的博风板 。明清时期,由于官式做法使用采步金和草架柱子,因此出现了大歇山,同时,山面开始不透空 。明朝时多用砖头垒砌山花,到了清朝才常在博风板里加上山花板 。而自明代以来,歇山式建筑日益高大,同时收山的尺度缩小、正脊的尺度加长,这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高峻凝重 。

    Q3:故宫三大殿的屋顶造型和制度等级是怎样的?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 。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 。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 。檐角有10个走兽,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 。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垂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 。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每逢大典之日,从太和殿至天安门外,设有庞大的仪仗,太和殿前檐下设中和韶乐,太和门内设丹陛大乐,王公立于丹陛之上,一品至九品文武百官齐集于丹墀内陈设“品极山”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 。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 。中和殿高29米,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 。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 。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 。中和殿曾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 。殿初名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始称中和殿 。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 。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这里阅视祭文 。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此阅视 。保和殿(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 。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保和殿高27米,建筑面积580平方米 。平面长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 。屋顶有4条垂脊的亭子形的方殿 。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清乾隆时重修 。原名谨身殿,明嘉靖时改名建极殿,清顺治时始称保和殿 。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 。自乾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殿试”的场所 。“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被录取者称“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