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要全面,不但要寻找产生尿失禁的体征,也要了解患儿全面发育的情况 。腹部检查应了解有无尿潴留或便秘产生腹部肿物,有无腹部压痛 。男童应检查外生殖器,了解有无尿道下裂、包茎、包皮口狭窄等 。女童应了解有无融合,尿道口与阴道口距离 。如女童有持续漏尿现象,检查时应注意持续漏尿部位,是经尿道漏出还是其他途径,后者多提示可能存在异位输尿管开口 。骨骼系统检查着重于了解有无脊柱裂,如腰骶部有无色素沉着、有无毛发和皮肤凹陷或窦道等骶裂体表征象 。如有骶裂者常伴下肢感觉运动异常 。
临床评估
一、夜间和日问遗尿发病率
夜间遗尿的发病率与年龄相关,3岁左右规律尿床者占43%,而4、5、6、7、8岁夜间遗尿的发生率分别为24%、23%、28%和8% 。日间遗尿的发病率也与年龄相关,3岁左右为29%,4岁13%,5~8岁为5—10% 。日问遗尿有明显的性别差异,7岁女童日间尿失禁的发生率(6%)明显高于同龄组男童(3.8%) 。对遗尿孩童行尿动力学分析,结果发现充盈期膀胱不稳定收缩是患儿遗尿的主要发生机制 。
二、小儿尿失禁的定义
有关小儿尿失禁的概念和定义有:遗尿、原发性夜间遗尿、继发性夜间遗尿和尿失禁 。
(一)遗尿(enuresis)
指与任何可知的结构问题不相关(如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形态正常)的尿液非自主逸出 。这概念与成人尿失禁完全不同 。国际尿控学会将遗尿定义为任何形式的尿液不自主逸出 。遗尿必须进一步分为日间遗尿、夜间遗尿或两者兼有的混合性遗尿 。
美国精神病学会将符合以下条件者诊断为原发性夜间遗尿:①反复将尿液排至床上或裤内(无论自主或非自主);②每周最少出现2次,并连续3个月以上;或因此对其玩耍、学业(对孩子来说指幼儿园和小学学习和活动)或其他重要的功能产生有临床意义的影响和损害;以及该异常行为并非仅仅一些病理生理因素的直接影响,如利尿剂、糖尿病、脊柱裂和惊厥性病>疾病等 。除非有明显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病>疾病可能为尿失禁的病因,一般对7岁以内的儿童遗尿很少采取治疗措施,因为在这年龄之前的遗尿自愈的可能性很大 。
(二)继发性夜间遗尿(secondary nocturnal enuresis)
指患儿膀胱昼夜控制发育成熟后至少6个月,再次出现遗尿者 。常与孩子出现精神刺激有关 。
(三)尿失禁(incontinence)
指尿液不自主从尿道逸出,可能与逼尿肌储尿功能有关,如急迫性尿失禁,也可能与尿道括约肌功能有关,如压力性或完全性尿失禁;下尿路梗阻或逼尿肌收缩无力所致的排尿障碍常导致充盈性尿失禁 。尿失禁与遗尿的定义差异在于前者对尿失禁发生无特定时间限制,而后者一般指熟睡以后出现的尿液逸出现象,并非一定伴有器质性病>疾病 。
三、临床表现
尿失禁可为潜在病>疾病的最初表现,有时已有明确的原发病>疾病,尿失禁以后才逐渐表现出来 。表10—1所列为可能引起小儿尿失禁的相关病>疾病 。对7岁以上的孩子,如仍未能发现潜在的病因将很少有机会能真正找到原发病>疾病 。在小儿尿失禁临床评估中需要回答以下问题:①有神经原性因素吗?②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病>疾病?如解剖或其他因素?③有无日间遗尿(是否伴有夜间遗尿?)?④夜间遗尿是否为独立存在的"病>疾病?
(一)神经原性因素的评估
如存在脊髓发育不良等明显的神经系统病>疾病,判断尿失禁的原因并不困难 。通过相关的检查可确定产生尿失禁的原因 。很多神经原性病>疾病并非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对小儿尿失禁患儿应进行详尽的检查了解可能发现的症状和体征 。如病史应了解孩子出生时有无缺氧,有无产伤及损伤的部位,如运动功能发育迟缓应作进一步检查 。应详细向父母和患儿本人询问有关排尿情况,如尿程和尿线,排尿时是否使用腹肌,尿线是否比别的孩子纤细,有否排尿中断,咳嗽或哭闹时是否出现尿失禁,在两次尿失禁期间内裤是否能保持干燥,孩子能否感觉到膀胱涨满,如出现以上种种情况,应作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神经原性膀胱 。表10—2、3列举了提示需要神经泌尿评估的症状以及引起神经原性尿失禁的常见病>疾病 。
仔细询问是否有继发性遗尿,即遗尿消失后6个月再次出现遗尿症状 。是否伴有大便失禁,如两者同时出现提示可能为神经原性排尿功能障碍 。压力性尿失禁常与解剖发育不良或神经系统病>疾病有关,而急迫性尿失禁通常为逼尿肌不稳定所致 。急迫性尿失禁患儿常有特殊姿势以抑制其急迫排尿感,如将会阴坐在自己脚后跟上(Vincent屈膝),或两腿交叉,或压住会阴和捏住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小儿疝气治疗方法
- 小儿预防针注射方法
- 小儿髋关节脱位治疗方法
- 如何预防小儿颠痫
- 小儿肺阴虚怎么调理
- 家中如何预防小儿防跌倒
- 如何预防小儿疝气
- 小儿如何预防发烧
- 上海去外地需要核酸检测报告吗 上海去外地需要检测的城市
- 如何预防小儿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