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用机场形成原因?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民用航空事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民用机场也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 。1990年,我国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仅为3040万人次,到1998年已达11371万人次;1990年,我国民用机场飞机运行仅为36万架次,到1998年已达156.5万架次 。预计到200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运行总架次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
一、从目前的整体状况看,我国民用机场营销落后的第一个方面是“营销理念”并没有被引入 。如果说有营销观念的话,也仅仅停留在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阶段上 。具体的原因是:
1、民用机场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机场也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于是人们习惯于用生产观点、产品观点去认识和运作机场,认为只要搞好航空地面服务保障,把服务搞好、把商品供应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就能搞好了 。有的甚至于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观点、产品观点,去运营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场 。
2、民用机场本身属性中具有被动接受的特点 。到机场起降的飞机数量多少、方向如何最终由航空公司决定,到机场的旅客人数多少、什么时候出现最终由航空公司决定,机场的货物运输业务更加体现出为航空公司服务的特点 。因此在这三个层次中,机场的服务的确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服务属性中的这些特点,强化了人们只看重生产、只看重产品的观念 。3、改革开放20年来,民用航空一直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这个时期在需求上表现为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情况下,用生产观念、产品观念足够维持企业发展,客观上不具备“营销观念”生长的土壤 。4、如果说不久以前的1996年,我国民航全行业还盈利20多个亿,营销似乎还并不重要的话,那么从1997年开始,我国民航由于各种弊端的长期累积突然出现全行业、大面积的持续亏损,营销观念的引入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营销的引入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了桥梁,它将是市场竞争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基本活动,是现代企业整体战略的基石 。民用机场引入“营销观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
【我国民用机场形成原因?】二、1997年,在我国民航市场经济发育的过程中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它标志着我国民航全行业从卖方市场进入到了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使营销的出现成为必然 。现代营销观念要求卖方必须以买方的需求为导向,服从服务于买方,整个市场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 。从目前情况分析,我国民用机场营销落后的第二个方面是除观念上的落后外,在营销的实践中还具体表现在市场没有细分、市场目标模糊、市场定位不准等等实际营销问题上 。1、 市场没有细分 。各机场所具有的优劣势、强弱项均不相同,市场细分能帮助企业发现市场机会,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我国民航早就将业务分为客运与货运,将运输分为国内运输与国际运输,将旅客分为公务、商务、个人等等 。划分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为什么我们还是认为没有真正意义的市场细分呢?理由有:一是,虽然进行了这些划分,但这些划分本身并没有成为机场企业进行经营、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这些划分本身是“分类”意义上的划分,而不是“市场”意义上的划分,市场意义的划分是企业使自己的产品(服务)、行销方案与市场细分得出的需求、欲望的差异相适应;二是,信息获取系统的建立和市场调研技术的运用还处在很原始的初级阶段,目前整个行业运用统计进行有效市场预测、市场分析的工作是粗浅的,还达不到市场细分的要求;三是,一些十分重要的市场细分工作决策者们没有去做,没有进行地理变量中城市规模与机场规模的分析,因此我国民用机场在布局上、规模上缺乏战略思考;没有进行人口变量中不同职务、收入水平、消费需求的分析,因此,各机场在商业经营上基本是经验型的和带盲目性的;在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方面,特别是在心理变量和行为变量分析方面几乎空白,对于影响消费者行为特征的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不了解,对于一个拥有近1.14亿人次吞吐量的民用机场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营销问题和缺陷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