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醒酒方法是

壶中有日月,杯里有乾坤!——作为当代社畜,谁能在酒桌上不给客户爸爸和领导面子呢?咕噜咕噜就是三杯入喉,“我干了,您随意!”各种聚会中总少不了觥筹交错,但大家都知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
如何亡羊补牢呢?啤酒加枸杞?亦或是各种解酒护肝神器?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盘点一下那些常见的“解酒方法”~
【最简单的醒酒方法是】多喝水
多喝水是我们最熟知的“解酒方法”了,无论是电视剧里还是现实生活中,醉酒的人儿总能被贴心地送来一杯温水~但真的有用吗?
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用,无论是白开水或者蜂蜜水,它们在酒精代谢上没什么帮助,只是可以稍稍加速酒精的排出 。
喝了很多酒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尿里有酒味,这是因为有 2%~10% 酒精是可以通过尿液和呼吸排出的 。
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喝水多排尿,那么通过尿液排出的酒精理论上也会增多 。但也别急着开心——即使逻辑成立,但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 。毕竟绝大部分酒精还是得乖乖交给肝脏来代谢掉,这可就不是水能管得着的了 。但可以改善酒后低血糖 。不过多喝水没啥坏处,可以试试 。
吃点东西垫垫
无论是下酒菜还是水果之类的食物,喝酒前吃点垫一垫,最多只能让你醉得慢一点,但并不能护胃 。这些食物只是不会让你醉得那么快,但并不能消除酒精对胃的伤害 。
因为约 70% 的酒精是在小肠上部吸收的,另外 30% 是在胃里被吸收的 。如果空腹喝酒,酒精会更快地通过胃壁扩散进入血液 。
而「垫一垫」能够延缓这个过程,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减缓酒精进入肠道的速度,但充其量就是一个缓冲的作用 。喝下肚的酒精对身体的伤害,一分不会少 。喝多少,最终还是吸收了多少~
粘膜保护剂
一些“解酒神器”可能添加了胃粘膜保护剂,比方说「铝碳酸镁片」,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延缓酒精在胃内的吸收,但这真的能起到解酒作用吗?
硫糖铝、磷酸铝等药物成分能够形成胶体薄膜,起到胃粘膜保护的作用,同时多少也会延缓酒精的吸收 。
这样看来,用它“解酒”似乎还有点理由——但不要忘记,酒精的吸收并不会因此被阻断,已经进入身体的酒精也丝毫不会被它影响,这才是酒精最大的坏处 。
其次,胃黏膜种保护的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 。酒精直接损伤胃黏膜,需要达到一定量和浓度 。如果只是小酌,提前吃胃黏膜保护剂有点过度;而暴饮时,嚼两片「铝碳酸镁片」能起到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又十分有限,并不是吃了就万事大吉 。更何况,在酒精的危害中,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只是一小部分 。
所以,不要把胃粘膜保护剂盲目当做预防用药,也千万不要以为有药兜着,就能敞开喝了 。
护肝药
市面上的保肝药物和产品层出不穷,其中标榜的护肝成分主要有「谷胱甘肽片」、「水飞蓟素」、「姜黄素」,但其效果十分值得商榷 。
「水飞蓟素」的作用为抑制炎症,防止炎症反应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可对肝细胞的细胞膜起到稳定作用,但并不直接参与到酒精分解,此外它的口服吸收性并不好,长期大剂量服用还会造成肝损伤 。
「谷胱甘肽片」的主要成分是还原型谷胱甘肽,它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解毒功效,确实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针对「药物毒物相关肝损害」的保肝治疗药物 。但是!不要以为这个药能减少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它起到的作用,只是有限地治疗或者说「挽救」已经发生的肝损伤 。
其他的所谓“天然成分”如姜黄素、决明子、牡蛎水解物和葛根等,广泛见于网红日韩系解酒产品 。这些药物都没有明确的临床证据证实它们拥有保护肝脏避免酒精损伤的功效,反而需要提防这些成分引发严重的肝损伤的风险 。
也就是说,酒精该怎么伤肝还是怎么伤肝,这个过程是无法避免的 。
催吐
催吐虽然看似把喝进去的酒精吐掉了,可以减少摄入 。但等喝完后,下肚的酒精也吸收得七七八八了,吐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 。所以这一方法并不推荐使用 。这个过程风险很大,不仅会影响血压,还有可能造成胃贲门撕裂,很可能吐着吐着就不是吐酒而是吐血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
终极大法
相信你也猜到了,解酒的终极大法就是---不喝酒!
上面说的那么多办法,其实相比于酒精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它们要么没用,要么就是能有一点点点微小的改善 。最好的解酒方法,永远都是少喝 。咱们要勇敢地对递过来的酒杯说不!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