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座在北京消失的城门,曾是权力的象征,如今无人提及

在北京城流传这么一句老话,“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说的就是北京大大小小的城门。虽然如今很多城门楼子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这些城门名字却流传了下来。但唯独有是有这么一座城门,虽然更被誉为国门,但是它不仅没有保留下来,甚至连名字也很少有人提及,基本算是彻底消失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就给各位讲讲这座消失的神秘城门,这一切还要从朱棣迁都北京说起。话说在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夺权篡位后,决定迁都北京,那时的北京城不过是是个藩国,完全没有如今的气势。于是朱棣下令大修北京城,参照的模板就是当时的首都南京。这其中就有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个主角——大明门。大明门是仿照南京的洪武门而建造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天安门和正阳门中间,不过与正阳门、天安门不同的是,大明门并不是城楼,而是一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大明门修建完成后,朱棣很是高兴,还特地让大学士解缙题写了一副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也就是从这时起,大明门就成为了中国权利的象征。北京|一座在北京消失的城门,曾是权力的象征,如今无人提及
文章插图
后来清军入关,将大明门又改名为大清门。按照清朝的祖制,大清门的中门平日里是不能开的,只有皇帝、太上皇、太后才可以从中门随意进出。除了这三位,还有两种情况,可以打开中门,第一种就是每次科举考试,殿试的前三甲状元榜眼探花,可以在发榜的时候可以走一次,这也是为了彰显朝廷对科举的重视。另一种情况就是皇帝大婚时,正宫皇后可以坐着轿子从大清门抬进来。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并不是所有皇后都有这种待遇,必须是皇帝登基后,才举行婚礼大典的皇后才有这种礼遇。纵观大清朝,只有五位皇后享受过这种礼遇,分别是顺治帝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帝的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光绪帝的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这里要特别说一下孝哲毅皇后,就是她把那句“我是坐着轿子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发扬光大的。事情是这样的,虽然她贵为皇后,但是她与当时的太后慈禧,相处的并不是很融洽,甚至慈禧太后放出话去,准备废后。这时,素来以耿直著称的惇亲王奕誴找到慈禧,说了一句让慈禧太后哑口无言的话:“想要废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必须也要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才行”。这话直接让慈禧的脸耷拉到了脚面,众所周知,慈禧是母凭子贵才当上的太后,并非明媒正娶的国母皇娘。这件事也一直让慈禧耿耿于怀,直到1902年两宫回銮,慈禧才算圆了一次被抬进大清门的梦。大清门的规矩非常多,其中还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大清门“只进喜、不出丧”,但这一祖训,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抢响,也被作废了。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