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哪些传统的葬礼习俗


广东有哪些传统的葬礼习俗

文章插图
广东有哪些传统的葬礼习俗
婚礼与葬礼 , 都是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上的一件重要的事 。不仅仅关乎人生 , 也是礼治的问题 , “礼” , 是中国人最讲究的 , 所以不论是婚礼或者葬礼 , 都少不了在礼治方面的各种讲究 。那么在广东有哪一些传统的葬礼习俗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广东有哪些传统的葬礼习俗
送终
【广东有哪些传统的葬礼习俗】病者为长辈 , 在临终弥留之际 , 家中所有儿孙要守候病榻前“送终” 。逝后 , 即在其床前燃香点烛、化纸钱 , 并于床头点长明灯(以花生油或煤油作燃料) , 放一把黑雨伞 , 给死者两手各置一饭团 , 意谓让死者安然上路到阴曹地府 。
报丧
由儿子向舅父家报丧 , 报丧孝子要穿孝服、着草鞍 , 见到受报者要下跪 , 向对方泣诉丧者死期、死因、出殡日期后即离开 , 一刻不能停留 。
入殓
由丧家长子拿新瓦堡率全家亲属到门前附近水溪或水塘取水(谓之向水龙王“买水”) , 为死者淋浴、梳洗、更换衣服 。衫裤件数为3—5件 , 多的放棺陪葬 。穿的衣服不扣钮(有钮也要切掉) 。一些山区习俗给死者嘴里放煎蛋 , 县北境则多以硬钱币置于口中(意为其子女是孝顺的) 。
死者人棺后则抬至门外空地停放(城镇街坊和大洲、白垢部分乡民习惯把棺材停放在屋内厅堂) 。至出殡日 , 早晚由丧家大小人等装饭、上香 , 下跪哭泣供祭 。死者生前使用的床板、床凳抛到水塘或水坑浸泡 。
出殡
村中不分姓氏 , 各户均派人参加送葬 。葬前 , 一般请道士做道事 , 为死者亡魂超度 。一些有钱人家更讲究 , 请道士“念经”、“哺斋”1-3天 。死者女家亲戚前来吊唁 , 丧家主要成员要穿孝服、持孝棍齐出门外下跪相迎 , 待亲戚向各人背部按一下(示意同情并劝慰节哀)才起身 。出殡时 , 密锣开通 , 道士吹牛角 , 其声凄婉 。抬棺上山时 , 丧家男女披麻戴孝持孝棍悲哭相随送葬 , 沿途鸣炮、撒纸钱、谷壳 , 俗称“路钱” , 以作幽冥之资 。其余送葬人由主家备发给一白布条 , 男扎左臂 , 女扎额头 , 送到中途 , 就可返回 , 丧家亲属要直送到坟地 , 待安葬下土后才能返回 。参加承办丧事的人员回主家吃顿索餐 , 主家儿子向他们谢孝 , 表示其感激之情 。次日复坟、修整坟墓后再祭奠 。
安灵
主家办完安葬后 , 立灵堂于正屋厅堂 , 早晚上香 , 从立灵之日起 , 逢七日烧纸祭奠 , “三七”和“五七”请道士做道事 , 满七七(四十九天)再请道士做道事 , 把灵堂的一切搬到门外焚烧 , 死者生前的.用具和衣物 , 无用的焚烧 , 有用的则在化灵的“火焰”中抛过 , 谓之“过火河” 。主家大小脱孝服、更新衣 , 女的换红头绳 , 并备红枣、饼食、果品 , 由道士将死者“灵魂”送入宗祠神位 , 谓之“祖宪” 。至此 , 丧事完结 。
一些年岁较高的老人去世 , 说是“好命” , 一些送葬者 , 喜欢拿一只殡葬之日所用的饭碗回家使用 , 据说能延年益寿 。明、清时期 , 父母丧后 , 守制三年 , 名曰丁忧 , 有官职者要离任 , 儒生不准赴考 , 家门不贴红纸对联 , 不办婚嫁喜事 , 衣不华丽 , 行不远游 , 谓之守制 , 又称守孝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