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条的词句( 三 )


16.宋《备急灸法》:“仓促救人者 , 唯灼艾为第一”
17.《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 , 帝往视之 , 亲为灼艾 。”
18.《庄子》“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
19.《神灸经纶》云:“夫灸取于人 , 火性热而至速 , 体柔而刚用 , 能消阴翳 , 走而不守 , 善入脏腑 , 取艾之辛香做炷 , 能通十二经 , 走三阴 , 理气血 , 治百病 , 效如反掌 。”
20.《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 , 纯阳之性 , 能回垂绝之阳 , 通十二经 , 走三阴 , 理气血 , 逐寒湿 , 暖子宫 , 以之灸火 , 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
21.唐代王焘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 , 随用一法皆能愈疾 , 至于火艾 , 特有奇能” 。
22.李时珍之父李言闻的《蕲艾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阴 , 采于端午 , 治病灸疾 , 功非小补” 。
23.《养生一言草》记载:灸治确为养生诀 , 年逾四十灸三里 。施灸不为寒暑限 , 疲劳施灸为上策 。小儿患病应施灸 , 胜似服药有神效 。(日本--八偶景山)
24.《东医保健》称脐灸有“养丹田 , 助两肾 , 添精补髓 , 返老还童 , 祛病延寿”之功 。(朝鲜--许浚)
25.《谴疟鬼》诗云:灸师施艾柱 , 酷若猎火围 。(唐代韩愈)
26.《诗经-王风》:“彼此艾兮 , 一日不见 , 如三岁兮 。”
27.孔璠之《艾赋》“奇艾急病 , 靡身挺烟 。”
28.常言道:居家常备艾 , 老少无疾患 。
29.“端午时节草萋萋 , 野艾茸茸淡着衣 , 无意争颜呈媚态 , 芳名自有庶民知 。”这首诗歌
深入艾灸的历史渊源 , 振兴中医灸法
6.描写艾蒿的句子早晨送孩子去上学 , 惊喜地发现小区大门旁插着几枝艾草 , 一股艾草香扑鼻而来 , 令人神清气爽 。
我这才意识到 , 端午节就要到了 。在我的记忆深处 , 故乡的端午节就蕴藏在这悠悠的艾香里 。
艾草是一种中药 ,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叶似菊 , 表面深绿色 , 背面灰色有绒毛 。在我的家乡 , 无论是田间地头 , 还是房前屋后 , 随处都能见到它苍绿色的身影 。
艾草的生命力极强 , 割去一茬 , 新的一茬很快又会长出来 , 即便是秋后秆叶枯萎 , 到了来年的春天 , 它又会顽强地冒出一片新绿 , 并且疯狂地长成一片蓬勃的葱郁 。童年时代 , 每到端午节这天 , 母亲就会早早地唤醒我 , 沿着乡间小路 , 到田地边去采艾草 。
母亲把割来的艾草 , 挂在房子的门框上 , 苍郁的艾草叶给农家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艾草除了具备驱除蚊蝇 , 毒虫的功效外 , 还有诸多的用途 。
艾草阴干压制成艾条、艾柱 , 能治病驱蚊;艾草煮的鸡蛋 , 也酥香可口 , 有清火消炎的功效 。艾草还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作用 。
记得小时候 , 不论我和弟、妹风寒感冒了 , 母亲会用晒干的艾叶熬荼 , 连续喝上几天 , 感冒便不日而愈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 , 是上一年级的一个冬天 , 我的双脚生了冻疮 , 脚踝肿胀的像两个刚出锅的馒头 , 妈妈熬了一锅的艾草水 , 让我把双脚浸泡在热腾腾的艾水里 , 几天后 , 肿胀全无 , 功效很是神奇 。
此后 , 我喜欢上了艾草 , 那清苦浓烈的香味 , 混合着泥土和阳光的温暖气息 , 让我铭记于心 。后来 , 我很留意关于记载艾草的文字 , 如《诗经》曰:“彼采萧兮 , 一日不见 , 如三秋兮!彼采艾兮 , 一日不见 , 如三岁兮!”《孟子》云:“七年之病 , 求三年之艾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写道:“艾以叶入药 , 味苦 , 无毒 。理气血 , 逐寒湿 , 止血安胎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