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

文章插图
【人造卫星】1957年10月4日,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高速穿过大气层进入了太空,绕地球旋转了1400周 。它的发射成功,是人类迈向太空的第一步,这就是苏联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l号 。
很早以前,当人们认识到月球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唯一天然卫星时,就开始向往着制造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1882-1883年及 1932-1933年曾两度举行了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活动,参加的各国学者集中研究了地球的各种性质和与太空飞行有关的各种因素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箭技术发展迅速,人们已经看到:在积累了研制现代火箭系统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人造卫星已成为可能 。1954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的为1957年7月-1958年12月“国际地球物理年”进行准备的国际会议上,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计划委员会通过一项正式决议,要求与会国对于在地球物理年计划利用人造卫星的问题给予关注 。对此,美国和苏联积极响应,并开始着手人造卫星及运载火箭的探索与准备工作 。
1957年召开了第三次国际地球物理会议,美国和苏联发表了使用人造卫星调查电离层和比电离层更高空间性质的计划,为人造卫星的发射谱写了前奏曲 。1956年末,苏联获悉美国的运载火箭已经进行了飞行实验,而苏联正在研制的人造卫星较为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 。为了提前发射,苏联将原计划推迟,改为先发射两颗简易卫星 。1957年8月对日,苏联将P-7洲际导弹改装成的‘卫星”号运载火箭首次全程试射成功 。同年10月4日,苏联用“卫星”号运载火箭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该卫星带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测量内部温压的感应元件、磁强计和辐射计数器,其姿态控制采用最简单的自旋稳定方式 。这颗卫星虽然简陋,但它却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人类的航天史开创了新纪元 。
人造卫星属于无人航天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
1.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
2.技术实验卫星,为新技术进行试验;
3.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 。
从地球有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至今仅40年,各国的空间技术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人造卫星的发射主要用于探测地球空间环境和进行各种卫星技术试验 。60年代中,人造卫星进入了应用阶段 。70年代起,各种新型专用卫星的性能不断提高,诸多卫星已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