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战区划分情况简介( 二 )


1940年6月,宜昌战役时,军委会又重设第六、七两个战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作战区域为湘鄂川黔边区;第七战区司今长官余汉谋,作战区域为粤赣边区 。此后,又曾设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龙云,作战区域为滇、越边区 。
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军委会又编组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司令长官卫立煌,副司令长官罗卓英、杜聿明 。
1945年1月,军委会又编组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何应钦 。总司令部下辖四个方面军:原滇越边区部队编为第一方面军,司令长官卢汉,作战区域为滇、越边区;原第四战区部队编组为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张发奎,作战区域为粤、桂边区;湘桂黔边区部队编为第三方面军,司令长官汤恩伯,作战区域为湘黔边,国民党第74军等部队编为第四方面军,司令长官王耀武,作战区域为湘西 。
同月,军事委员会又设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李宗仁,协调指挥第一、五两个战区;重设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将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之大别山地区划归该战区,属汉中行营节制指挥 。
1945年6月,军委会又增设第十一、十二两个战区 。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副司令长官高树勋、李延年、马法五等,作战区为河北、山东地区;
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副司令长官马占山、邓宝珊、刘多荃等,作战区域为察哈尔、绥远、热河三省 。两个战区统归新设立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9月1日改为北平行辕)指挥,行营主任李宗仁 。
抗战8年中,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各战区司令长官,作战部队与作战区域也在不断变换 。各战区司令长官变动情况大致如下:
一战区:司令长官初为蒋介石兼任;1937年下半年为程潜,1939年上半年为卫立煌;1942年为蒋鼎文;1944年7月后为陈诚;1945年1月后为胡宗南 。副司令长官曾有刘峙、宋哲元、鹿钟麟、汤恩伯、冯钦哉、曾万钟、胡宗南、郭寄峤、孙蔚如等 。
二战区:司令长官一直由阎锡山担任 。副司令长官曾有黄绍?、蒋鼎文、朱德(1939年3月)、杨爱源等 。
三战区:司令长官初为冯玉祥;1937年9月后由蒋介石兼任;12月后由顾祝同担任 。副司令长官曾有唐式遵、刘建绪、黄绍?、韩德勤、上官云相等 。
四战区:司令长官初为何应钦;后为张发奎 。副司令长官曾有余汉谋、夏威、吴奇伟等 。
五战区:1938年9月为李宗仁;1945年初为刘峙 。副司令长官曾有韩复榘、李品仙、孙连仲、孙震、郭寄峤等 。
六战区:1938年9月设立时为冯玉祥;1940年重设时初为商震;后为陈诚;1944年后为孙连仲;1946年后为孙蔚如 。副司令长官曾有鹿钟麟、杨森、谷正伦、吴奇伟、黄琪翔、郭忏、王缵绪、冯治安、陈继承等 。
七战区:1937年10月设立时为刘湘;1940年6月重建时为余汉谋 。副司令长官曾有陈诚、余汉谋、蒋光鼐等 。
八战区:司令长官初由蒋介石兼任;1939年1月后一直由朱绍良担任 。副司令长官曾有傅作义、马鸿逵、盛世才、胡宗南等 。
九战区:司令长官初为陈诚;1939年10月后一直由薛岳担任 。副司令长官曾有商震、罗卓英、王陵基、杨森、王缵德等 。
冀察战区:总司令初为鹿钟麟;后为卫立煌兼任;再后为蒋鼎文、高树勋 。副总司令曾有石友三、庞炳勋、孙良诚、董英斌、高树勋等 。
【抗战时期战区划分情况简介】苏鲁战区:总司令初为于学忠;后为李品仙、黄琪翔 。副总司令曾有沈鸿烈、韩德勤等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