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人生境遇和人生态度 韩愈的人生追求( 二 )


将他此后十年间所作诗文按先后择要排列,我们可清晰地看到韩愈思想发展的轨迹 。“愈也,布衣之士也……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 。”(《与凤翔邢尚书书》,作于二十七岁)“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已不敢有愧于道”“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 。”(《感二鸟赋》,作于二十八岁)从中可见韩愈的济世情怀与自信 。
发生在贞元十四年(798)的两件事,尤需注意 。一是韩愈在汴州董晋幕府领进士府试时所撰试题《进士策问十三首》,其第四首以“夫子既没,圣人之道不明,盖有杨墨者,始侵而乱之,其时天下咸化而从焉 。孟子辞而辟之,则既廓如也”开头,要求“学圣人之道”的诸生对此作出回答 。二是张籍两次上书,鼓励韩愈“盍为一书,以兴存圣人之道”(《上韩昌黎书》),韩愈虽有顾虑,以“请待五六十然后为之”(《答张籍书》)回复,但明确提出:“己之道乃夫子、孟子、扬雄所传之道也”,并表现出“天不欲使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谁哉?”(《重答张籍书》)的高度自信 。可见在三十一岁时,韩愈的道统思想已基本形成 。
在此之后,他有关“道”的阐述日渐增多 。如“愈之为古文……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题(欧阳生)哀辞后》,作于三十四岁)“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 。”(《答李秀才书》,作于三十五岁)“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答陈生书》,作于三十五岁) 。
《五原》,特别是《原道》是韩愈思想突破的标志性作品 。学者们多据韩愈作于永贞元年(805)的《上兵部李侍郎书》中“谨献旧文一卷,扶树教道,有所明白”的话,以为其中的“旧作”当包含《五原》在内,其写作时间当在本年之前 。阎琦《韩昌黎文集注释》认为“《原道》诸篇之作,应在贞元十五、六年间”,其说可从 。
贞元十六年(800),韩愈三十三岁,尚未正式在朝中任职,仍处于人生最困苦、无望甚至不免性命之忧的时期,而他的“道统”思想正形成于这一人生困境中 。孟子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韩愈则在“不得志”时,既要“独善其身”,又不放弃“兼善天下”,故终能“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这不仅是对孟子思想的明显突破,也为传统士人精神注入了全新的内容,其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于此也可以看得更清楚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