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宝宝是怎么来的


自恋宝宝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自恋宝宝是怎么来的
【自恋宝宝是怎么来的】自恋的出处是出于欧美文学作品中的,直译成中文是“水仙花” 。典故是源于一个凄美的古希腊神话故事:那时候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 。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
刚刚出生的小孩子是不存在“自我意识”这一说的,所以,也没有法明白“自我”和“他人”不同 。在小宝贝们看来,自己蹬来蹬去的小腿和放在床边的奶瓶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受自己的支配与控制 。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甚至从某种角度讲,是他们创造了世界 。这个时候,宝宝处在完全自恋的状态中 。在这个阶段里,他们哭了,妈妈或其他家人会赶紧把他们抱在怀里,轻轻地拍着他们,或者给他们喂奶,或者检查是不是拉了、尿了 。妈妈或家人的关注与精心照顾,会让一个小生命在感觉层面感到最初的温暖与安全 。
小孩子们在慢慢的长大,在她们1-2岁的时候就渐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他们慢慢的能够可以明白“我的”还有“你的”、“他的” 。此时,如果妈妈和家人的关注和爱一如既往地持续,那么,宝宝自己也会在内心中深深地相信“我是可爱的”、“我是被接纳的”、“我很不错” 。这就是宝宝“自恋”形成的基础 。
再过几年,小孩子的主客体分离能力更加完善,他们开始产生浓厚的探索外部世界的兴趣,不仅如此,小宝宝的能力也增长到足以自主地进行许多活动的阶段了 。此时,他对自己有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以为自己是全宇宙的中心,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尝试去做,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一个 。这些信念对2-3岁的宝宝而言是非常真实的.,更重要的是,其中还包含着无畏的精神、勇于探索和尝试的能量,应该被鼓励 。
总结:刚刚出生的小孩子是不存在自我意识的 。在她们1-2岁的时候就渐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这就是宝宝“自恋”形成的基础 。2-3岁的宝宝到了自主地进行许多活动的阶段,这时应该鼓励他们 。
Links 区分:自恋与自我中心
我们说到,在宝宝刚出生时,他的需要往往是被全然、无条件地满足的,这也构成了他自以为是全世界中心、“所有人都围着我转”的想法 。的确,在2岁前,宝宝的需要应该被尽可能地满足,可是到了3岁以后,就得注意区分这些需要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 。事实上,当宝宝走出家庭,进入到更大的社交圈时,他的需要客观上也不可能再被全然满足了 。此时,有些宝宝能够很好地适应,开始学习观察和关心他人;有些宝宝则依然以自我为中心,坚持“所有人都应该满足我” 。
不过此时,“自我中心”的宝宝其实已经明白,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他很清楚自己的无能所在,因此才会在需求没有获得满足时,出现暴怒等情绪与行为 。这时的他与早期的“自恋”可不同了:在1-3岁时,他有一种“全能感”,是很真诚地相信,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就是无所不能的 。因此,对于小宝宝的“自恋”,应当允许存在,并给予适度满足;可是对大宝宝的“自我中心”,就应该加以适度引导,不能再纵容了 。
“自恋”从何而来?
“在他的生命之初,婴儿是完全自恋的 。他感到世界都听从他的召唤,世界是他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他创造了世界 。当他听到外面的声音,他会认为是他创造的;当妈妈对着他微笑,他以为是他遥控了一个娃娃 。在婴儿自恋的幻觉中,他认为是他的意愿指挥着妈妈满足他不同的需求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