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张家口阳原县旅游景点
阳原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畔,邻山西省 。总面积1834平方千米(《简册》)/1821平方千米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家口阳原县旅游景点,希望大家喜欢 。
【张家口阳原县旅游景点】阳原西城、东城
阳原东城、西城,即历史上的顺圣川东西城,两城城廓相仿,规格相似,仅相距60里,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均位于阳原县中西部,桑干河北岸 。
西城
汉时,为代郡阳原县地;北魏时,置长宁县;北齐时置齐德、长宁二郡;唐代开元中置横野军 。
辽统和年间(983年—1012年),于西京道大同府置弘州(治今西城南关),辖顺圣(治今旧东城)、永宁(治今西城南关)二县 。故阳原也称弘州(清乾隆后,为避乾隆名“弘历”讳,改称宏州) 。
金代属西京路,仍置弘州,辖顺圣、襄阴(原永宁,大定七年即公元1167年改,治今西城南关)二县 。
元朝属中书省大同路弘州襄阴县 。
明代为京师(治顺天府,今北京)宣府镇(治今宣化)左卫地,洪武年间城废 。永乐十五年(1417年),为保安右卫,永乐十七年(1419年),卫移治西沙城 。天顺四年(1460年)武强伯杨能奏请重筑西城,同时新建东城 。成化二十年(1484年)置分守参将于西城 。以东西二城属南路,隶万全都指挥使司(治今宣化) 。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顺圣川西城改置西宁县,以东城并入,治今西城,属宣化府 。
民国时属直隶口北道(治今宣化),民国二年(1913年),为避免与甘肃的西宁府重名而改为阳原县,治今西城 。
阳原西城天顺四年筑,嘉靖二十四年(1546年)参将杨钺重修,万历二年(1574年)包砖 。城周长四里五十二步,高二丈五尺,更铺十四间,旧有城门三座,东门叫定远,西门叫镇远,南门叫朝阳,皆有城楼及月城 。北城又称镇朔楼,成化二十一年始穿门筑北关,关城周长二里八十步 。西城形状像一头卧牛,因此被称为弘州卧牛城 。东门楼奉文昌、南门楼奉祝融、西门楼奉武成、北门楼奉昊天 。南门城楼上曾有无耳钟一座,每天清晨钟响,声彻四郊,故传“南楼晓钟”为西城十二景之一 。县志载:“(阳原西城)北枕高原,东阻沙沟,西环浒水,南限泥河湾,既踞形胜之区,复罗重关之险,名为卧牛,殆非虚传……”可见地位的重要 。
明时,北元势力经常侵扰明朝疆域 。阳原西、东城也不时遭到从野狐岭经万全,或经张家口侵入的蒙古兵的杀掠 。明政府曾设南路参将驻守西城 。清顺治初延明制,又于西城中军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顺治十年(1653年)参将改为蔚州路,西城只设城守守备、把总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西城改置西宁县,裁把总,只设守备 。
东城
“南临大川,北枕崇岗,原壤辽阔,元时牧场也”(《读史方舆纪要》) 。辽代于西京道大同府置弘州(治今西城南关),设永宁、顺圣二县,顺圣县治所在就是旧东城,这一带也因此得名顺圣川 。
今天的东城是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所建 。东城以东10华里处,尚有辽时顺圣县治,即旧东城 。
澍鹫寺塔
澍鹫寺因坐落在鹫峰岭而得名,因此目前人们仍以鹫峰寺相称,位于阳原县县城西南20公里处,东白家泉乡窑儿沟村西南方向1000米的山坡上,至今有保存完好的佛塔,即澍鹫寺塔,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天镇县志》记载,鹫蜂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年一805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清咸丰年间(1851年一1861年)重修 。寺西侧的高塔,俗称唐塔,与寺同期建成 。鹫峰寺依山就势修筑,坐西面东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排布有致 。寺院原有两座殿宇,西为正殿,东为过殿;南北建有禅房 。咸丰年间重修时,北房也改建为殿宇 。整个寺院建在高坡上,只要打算到寺院里面去,都得先要屏息驻步,举目瞻仰一番 。缓步登上台阶,穿过山门,进入过殿 。过殿也是寺院的东殿,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侧目注视;过殿的中间,前有面东的接引佛相迎,后有面西的观世音菩萨坐待 。继续前行就进入并不算大的合院式布置的寺院 。西正殿的正面供奉释迦牟尼佛,高达五米;两侧为十大明阳佛 。所有佛像均为石雕,石像体态匀称,雕镌细腻,伟俊壮观 。北殿是弥勒佛殿,东西两边塑有十八罗汉像,也为石雕 。南面配房是僧人食宿,平时诵经做功课的禅房 。寺外还有一些碾磨坊等附属用房 。遗憾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佛殿均遭毁坏,现剩残石像九尊,石碑三通,其中两通已残,字迹不清;另一通《澍鹫寺碑记》尚可辨认,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立 。惟有佛塔保存尚好,傲然卓立,直插云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