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比忍受孤独更难的是假装合群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被是否合群这个问题困扰,尤其是大学新生,职场新人 。初到一个新的环境,合群似乎成了对一个人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大家都害怕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
记得刚进大学那年,班里的同学都觉得多参加社团活动能涨见识,多考几个证,将来好找工作 。秉着这个宏大的目标,宿舍的每个人都疲于奔命地参加各种活动和考试,觉得参加越多,前途越可观,也越能显示自己的合群 。
然而,毕业准备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总是随大流的自己,根本没有时间独立思考到底自己未来,当年那些为了合群而参加的社团没什么卵用,那些乱七八糟的证书正在家里的抽屉中发霉 。
于是,只能在重新花时间学习那些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这是再合群的好人缘也没法帮你历的劫 。
知乎上有个问题一直非常火,"大学里,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好吗?“关注者有近上万人,回答者也有几千个 。
90%的回答者都在分享自身的心理路程,他们一开始并不喜欢独自一人,因为现实环境的总总原因,他们鼓起勇气选择了独善其身,最后却越来越享受这份孤独 。
爱默生曾经说过:如果有两条路,我选择走人少的那条行走 。
三毛,从小就不喜欢跟同学打成一片 。对她来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低头捡破烂 。能在破烂中发现宝贝,也能在寻常中洞悉美好 。
网上流行过一句话: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孤独 。
孤独是不可避免的 。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生活里会有越来越多的孤独 。
即使是那些合群的人,当热闹散场,也同样孤独 。
所以,孤独是一门必修课 。
正如同《孤独六讲》里所说的:一个正直完整快乐的人,不需要借助别人的隐私来是自己丰富,他自己就能让生命丰富起来 。
那些你以为合群的人,也只是你以为
学生时代,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人,人缘好到爆,不管去哪都能拉上一群人,班级活动,他们永远是最活跃的 。
他们性格开朗,能说会道,可以和任何人称兄道弟、勾肩搭背 。酒桌上,懂得说漂亮的敬酒词;活动上,知道如何活跃气氛 。
他们似乎认识很多人,总能在路上和形形色色的人热情地打招呼 。他们似乎有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信息 。
站在一个群体之外时,有人会把它想的特别和谐 。其实,那个圈子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紧密 。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一个宿舍6个人,却有5个微信群” 。
上一秒跟你说“你是我在这个学校最好的朋友”,下一秒就跟另一个手拉手上厕所,谈论着关于你的八卦,简直就是风平浪静下的刀光剑影 。
所以才会有人说“寝室,是堕落的开始;合群,是淘汰的起点” 。
余华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
深以为然,为了那份安全的归属感,我们拼了老命地去合群,为迎合别人,甚至不惜违背自己的意愿 。这让我们耽误了不少正事 。
《芳华》中的何小萍一开始就是个不合群的存在,短短时间内她几乎“得罪”了所有人,成为了众人调侃和厌恶的对象 。但她却依然对这个世界报以善意,远离是非,做战地护士,她内心的充盈和丰沛是很多人都无法达到的 。
而萧穗子,她游走在战友之间,听着她们的故事,聊着她们的话题,仿佛很要好,其实并不交心 。在文工团解散时,同宿舍的战友都有了自己归宿,唯独只剩下她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文工团 。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
为了合群而合群,在群体中不负任何人,却惟独辜负了自己 。
“不合群”不是标签,而是一种选择
所以,又有人问:那我是不是就不该社交,不应该合群了?
你看,你又极端了 。
合群没错,但要合自己该合的群,合属于自己的群 。
《红楼梦》里,贾宝玉是最不合群的 。所有人都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他偏偏中意才华横溢的林黛玉;所有人都认同,男尊女卑,他偏偏把男人贬成泥,把女人视若水;所有人都热衷,四书五经功名利禄;他偏偏拉着林黛玉,看闺阁禁书《西厢记》……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小白鞋被踩黑了怎么办 小白鞋怎么修复
- 嘴巴干燥脱皮怎么办 嘴巴干燥吃什么
- 梅雨季节衣服不干怎么办
- 匹克洞洞鞋磨脚吗?匹克洞洞鞋磨脚怎么办?
- 后仰跳投使不上力怎么办 后仰跳投怎么发力
- 打嗝不止怎么办 教你止嗝小方法
- 宝宝被蚊子咬了要怎么办
- 宝宝吃饭总是呕吐怎么办
- 宝宝发烧反复该怎么办
- 宝宝从床上摔下来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