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文章插图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近年来常被“吃货”们图省事地戏称作“粽子节”,就像中秋节被叫做“月饼节”、上元节被叫做“汤圆节”一样 。
这些食物,确实是节日里的特色饮食,但是纯以食品指代节日,起码反映出:
我们没有继承和尊重节日里的民族精神,只专注于节庆里的民俗形式 。
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固化的,是以节日形式来年年提醒人们铭记的某种精神导向,传承的,是必须以过节方式来代代续接祖先文明的某种价值理念 。倘若没能理解每一个节日缘何发起、为何存在、因何流传,就不能说我们是真正在过自己的中国节,只好勉强地说,我们是在吃特产 。
(一)祭祖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从这四个节日的特质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最重要的中国节日,都是与祭祖紧密相连的 。春节的回家、清明的上坟、中秋的团圆,全都有祭祖的礼俗和仪式,全都要铭记祖先的教导与贡献 。
端午亦然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最初是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而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所以才相应产生了将粽子投入江河祭祀龙神、以龙舟作为竞渡进行悦神的吃粽子、赛龙舟等节日习俗 。
那么,中华民族一直自称是龙的后代、龙的子孙,端午节对于龙的祭拜,就相当于是中华民族的一次盛大祭祖 。
这种对于祖先的礼敬,究其本质,是对祖先经验智慧的崇敬、对先辈家国贡献的尊敬 。不忘先贤,不忘祖辈,才能开拓明天,才能传承文明 。
(二)敬天
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之道,所以传统节日也都与时节、自然相对应 。比如,九九重阳的重阳节,就是在农历九月初九、双九叠加之日的一种情怀舒展;而端午节,处在农历五月初五,双五,也是一次阳数的叠加,所以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
“端”是“初始”的意思,也就是说,每个月的初五日,都可叫做“端五”;但是农历五月,正是地支顺序里的“午月”,所以五月初五才惯称“端午节” 。除此以外,还有“重五节”、“五月节”等称呼 。
在四季的每一个季节里,都可分成初、仲、暮三个阶段,而五月就正处于仲夏阶段 。在这样炎热的盛夏时节,正是蚊虫开始肆虐、毒物逐渐活跃的时候,所以医疗水平低下的古人,就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来预防可能随时在暑热天气兴起的瘟疫、对抗即将流窜于盛夏日夜的.蛇虫 。他们采摘兰草沐浴、悬挂艾叶驱蚊、饮雄黄酒防虫、佩戴香包辟邪,通过对大自然的感知和对大自然的采撷,以此来除瘟、驱邪、求吉祥 。
端午节,和很多传统节日一样,是怀揣礼敬之心、秉持礼仪之感,对天地自然的一次隆重呼应 。
(三)爱国
端午节之所以会在后世成为一个故事感极强、影响力极大的节日,还要追溯到屈原与端午的传说 。其实,端午节的起源传说远不止在五月初五日投江身亡的屈原这一个人物,比较盛行的端午说法,还有曹娥说、伍子胥说等等 。但是,唯独战国时代的楚国大夫屈原,却如他抱石投汨罗江而殉国的壮举一般,沉淀为历史长河中最具分量的一种精神缅怀与集体追述 。
出身楚国公室贵族的屈原,具有一种本能性的爱国热情和理想化的清正坚守,所以即使终生身处礼崩乐坏的战国乱世、即使后来身受楚王及权贵排挤而遭逐流放,他也不改自己所开辟的“香草美人”式的忠君爱国之心与坚守理想之志 。
也许,屈原的时代是错误的 。他对内主张变法改革、对外坚持联齐抗秦,然而那不再是楚王英明、楚国崛起的强国时代,末世君主和营狗权臣的眼界、胸襟、魄力都接纳不住一个忠臣的良策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错误的时代,屈原的理智却在高呼 。
也许,屈原的楚国是悲哀的 。在强秦走向征战列国、统一天下的狼烟征程中,齐楚两个大国本有机会依靠合纵抵抗秦国的铁骑,楚国本有屹立不倒而令敌者生畏的胜算 。然而屈原的政见坚持却使他两度遭受流放,最终流落在听闻秦国攻破楚国都城的汨罗江边 。一个无能为力的爱国者,最后的选择就是陪祖国一同沉没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悲哀的国情,屈原的心志却在坚守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