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菌痢缠身该怎么办


宝宝菌痢缠身该怎么办

文章插图
宝宝菌痢缠身该怎么办
小欢欢是个12个月的小宝贝,他半月前开始腹泻 。第一次妈妈带去医院化验时,有白细胞和红细胞,输了3天液后好转了,谁知隔了一天又开始腹泻,妈妈又赶紧带去医院输了3天液 。如此反复了近半个月,医生说是得了菌痢 。妈妈特别着急,这么小的宝贝患了菌痢可怎么办?
专家解析
菌痢是细菌性痢疾的简称,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菌痢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夏季,是通过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和手而传播,也就是病从口入,容易重复感染和多次发病 。
婴幼儿及学龄前的宝贝,由于身体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肠道抵抗力较弱,因此对病菌敏感 。家长照料及饮食上稍有疏忽,就很容易发病 。
菌痢起病大多较急,表现出发热,恶心,呕吐,1岁以上的患儿常常会说头痛,腹痛,继而很快出现腹泻,一开始,大便呈软便,或糊状或水状,但很快就会出现具有痢疾特征的脓血便 。患儿排便次数每天从数次到数十次不等,伴有腹痛和里急后重感,即觉得有便意但又排不出来,蹲在便器上不愿意起来,2~7岁的患儿容易发生“中毒性痢疾”这时就很危险了 。
预防痢疾7条生活备忘录
由于菌痢主要是经口感染,所有预防本病的重点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针对水、食物、粪便、脏手和防苍蝇进行预防;
1.餐具 。奶瓶、水杯等要经常消毒,并进行妥善安置,如放在橱柜里或罩上覆盖物 。
2.让宝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平时注意要给宝贝勤洗手,保持手的卫生 。
3.给宝贝吃的瓜果一定要认真进行清洗,最好去皮后再吃 。
4.夏天食物容易变质,最好吃一顿做一顿,不要放太长时间,饮料要去正规商店购买,教育宝贝不要喝生水 。
5.宝贝的衣物等要勤洗,勤晒,勤给宝贝剪指甲,玩具等要经常消毒 。
6.照料者在宝贝喂食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避免用自己的嘴来试食物的温度,或口对口给喂食,以免把细菌传染给宝贝 。
7.家庭要注意安装纱门,纱窗防蝇,有苍蝇飞入室内及时消灭掉 。
宝贝患了菌痢怎么办?
如果宝贝一旦患了菌痢,需要马上去医院采取抗生素进行正规治疗,如果病情较重需要住院,同时采取其他相应治疗,如腹泻频繁及时补充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或酸中毒,以免危及生命 。而且,还需要进行其他有效的护理,特别是出现中毒性菌痢症状,如高热,精神差,脸色灰白等一定要争分夺秒地送到医院诊治 。
护理菌痢患儿5个对策
1.让宝贝卧床休息 。如果宝贝的体温超过38.5度,按照医生嘱咐给予恰当的退热剂 。
2.在急性期进食容易消化,无渣流质饮食,如牛奶等,待病情好转后改半流质饮食,如烂粥等,切不可过早进食刺激性或多渣饮食 。
3.注意保持臀部卫生 。由于腹泻患儿排便次数增多,更需要精心护理臀部,每次便后都应该用湿纸巾擦拭肛门及臀部,然后再用清水进行清洗 。
4.避免宝贝排便时间过久,由于频繁腹泻,所以入厕时间增多,如果每次排便时间过长,容易发生脱肛,因此要尽量避免排便时间过久 。
5.做好隔离防护 。菌痢隔离期一般为7天,最好把患儿放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与其他人进行隔离,做到餐具单独使用,并每天进行15分钟煮沸消毒,其他及生活用品如衣物、被褥、桌子、椅子、便器也应与家人分开使用,要勤消毒,家长准备一套专门护理患儿穿的衣服 。
中医里叫引邪外出,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基本治则,尤其是对于外感邪气最合适 。完全不同于西医里的对抗疗法,西医认为有病毒就杀病毒,有细菌就杀细菌,很少考虑人体 。
大剂量的西药抗生素如同中药里的苦寒药物,既伤患儿阳气,又引邪入里,故患儿腹泻,西医可能会解释是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其实就是抗生素破坏了人体的环境,所以说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杀死细菌,同时对人体造成伤害,故不提倡大量长期使用,按中医说法就应该是“中病即止” 。
而最离谱的是清开灵颗粒的服用,清开灵全方以苦寒药物为主,虽然清开灵药理研究具有抗肝损伤作用,而西医医生也正是着眼于清开灵的保肝作用,却忘了清开灵的药性了,纯粹把清开灵当成了一味保肝的西药,服用后自然会导致腹泻加重 。其实清开灵说明书也注明有表征者忌用,患儿鼻涕直流说明表证一直未愈,虽然输液几天后不再发热了,但是鼻流涕现象反而加重了,也证明了因为阳气被郁被伤后,表证反而难愈 。故我让患者停服清开灵颗粒 。而我给患儿使用的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虽然药名字有“退热”二字,但是绝不同于西药的"单纯退热药,此药是一个解表清热的药物,处方里柴胡、桂枝、葛根、浮萍、蝉蜕都是走表药物,而黄芩、白芍清热滋阴,防治邪热伤阴,所以全方还是以解表为主 。当然这是因为该患儿现在是鼻流浊涕了,如果是外感初期鼻流清涕那么就该用风寒感冒颗粒或者感冒清热颗粒等解表散寒的药物了 。天黄猴枣散祛风化痰对于咳喘等支气管痉挛、痰鸣音明显的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肺宁颗粒止咳化痰平喘效果很好 。但是因为患儿腹泻,所以剂量都比常规剂量减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在保持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副作用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