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外( 二 )


北青报:这次既当导演又当主演,您觉得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于震:演员是感性的,演员活在角色里 。导演是理性的,导演是活在剧里 。我呢,是一会儿活在这部剧里,一会儿活在演员角色里,这是很大的挑战 。因为你当导演,得指挥剧组的服装、化妆、道具、摄影、美术、录音等部门,一定是理性地在说你们应该怎么准备 。而演员不用管这些,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就行了 。拍完这部戏后,我就不再自导自演了,因为我觉得哪方面都有欠缺,而且我还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要不我踏踏实实导一部剧,要不我就老老实实去演一个剧,这是两个行当 。这次经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创作历练,我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虽然辛苦,但现在看到这部作品成功播出,我心里还是很甜的 。
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鼓楼外》助力中轴线申遗
北青报:《鼓楼外》里有很多富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比如师父易大船说的“若争小可,便失大道”,您怎么看剧里蕴含的这种人生韵味?
于震:“若争小可,便失大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如果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太追逐眼前的利益,便会失去更大的东西,失了大道,甚至把自己也给陷进去 。现在的人很容易被眼前的东西迷惑,不知道活的根本是什么 。比如于钟声是个木匠,他的不忘初心,就是把手上每一件木工活做好 。专心把这个事做好了,一定也会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而不是做这个不行,做那个又不行 。还有一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这句话说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能做到,太难了 。剧里我和海一天饰演的二师弟尹东义就因为仇恨,一直在互相较劲,最后斗得两败俱伤 。兄弟争斗这种事在当下经常发生,争来争去,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对我们还是有所启示的 。
北青报:2022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关键一年,钟鼓楼又是这部剧的重要场景 。《鼓楼外》此时播出,是否也是一种对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助力?
【鼓楼外】于震:一提钟鼓楼,北京人都知道,但什么是北京中轴线,中轴线涵盖哪些地方,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 。那么《鼓楼外》这部剧就很好地反映了什么是中轴线,什么是钟鼓楼,北京中轴线有多美 。这个剧对北京中轴线会起到一个宣传作用,全国观众通过《鼓楼外》就知道,北京的中轴线原来是这样的 。
文/本报采访人员 杨文杰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