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文章插图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导语:关于视觉的一对矛盾是 , 当影像遵循光学原理投射在视网膜上 , 显示出远处物体小于近处物体 , 大脑在获得足够提示的情况下 , 却能了解它们的实际大小 。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
在同一个视场里 , 大脑能同时接受两种现实—远处的物体比较小 , 以及它们的真实大小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线形透视上 。公路的两条平行边从我们身边延伸 , 会聚在远方 , 但同时我们能感觉到它们是笔直而平行的 。这个现象的解释被称作“恒常比例”或者“比例恒常”  , 这是一种我们尚未确知的知觉机制 , 能解决纵深感带来的矛盾 。这对摄影的影响在于记录下来的影像是完全光学的 , 所以远处的物体只能显得小一些 , 平行线也总是会聚 。和绘画一样 , 摄影必须采用各种策略来加强或减弱画面纵深感 , 而影像有其自身的参照系 , 而不是正常的感知系 。
摄影师与真实场景之间的永恒关系使得纵深感对照片来说总是很重要 , 这进一步影响了照片的写实性 。从最广义的来说 , 透视是物体在空间的存在 , 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它们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在摄影中更通常的说法 , 透视就是纵深 。我们等一会再来描述透视的不同种类和其他纵深控制手段 , 先来考虑一下怎样和为什么要运用透视 。如果我们有能力影响透视 , 那在什么条件下它能帮助照片加强或减弱纵深感?强化的纵深感和强烈的透视感能提升观众身处实际场景的现场感 , 它强化了主体的代表特征 , 并弱化了图形结构 。
下表列出了各种透视类型所包含的影响我们对一张照片的纵深感的主要变数 , 那个变数是主要的随情况而定 , 也受摄影师所施加的影响而定 。
线形透视
在两维影像中 , 线形透视大体上是最主要的透视效果 , 其特点是会聚的直线 。这些直线在大多数场景里其实是平行线 , 比如公路的两边、墙的顶边和底边 , 但是一旦它们远离照相机 , 看起来就会向一个或多个远方的点会聚 。如果它们在画面里延续足够远 , 会真的在一点相聚 。如果相机是水平的 , 场景是风光 , 那么水平线将会聚到地平线 ;如果相机向上指 , 像建筑边缘这样的垂直线将会聚在天空中的某个点 。视觉上 , 多数人很难接受这是一幅正常的影像 。
【摄影构图原理之:透视与纵深】线形透视 20mm 镜头和视点使得从相机位开始向远处延伸的英格兰北部哈德良长城的平行线构成了强烈线形透视的经典条件 。相机在长城之上的高度决定了照片里能见到的垂直距离 , 同时也决定了线条会聚的程度 。
在会聚的过程中 , 所有或者大多数的直线会变成斜线 , 这会产生视觉张力和运动感 。运动本身能加强纵深感 , 再加上这些斜线 , 能引导眼睛出入场景 。这样结合在一起的话 , 所有类型的斜线都包含纵深的感觉 , 这包括看起来有斜线的阴影 。所以 , 如果直射的阳光 , 特别是天空中很低的太阳 , 产生的阴影斜落下来 , 能加强透视 。视点能决定会聚的程度 , 视线与平面的角度越小 , 会聚程度越大—至少在相机接近地面的时候 , 会聚效应会非常明显并消失于一点 。镜头的焦距是影响线形透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两支镜头直接对准场景位置(根据经验 , 在画面下部出现的物体可能在前景里)和重叠(如果一个物体的轮廓覆盖了另一个 , 那么可以认为它在另一个前面)。尽头时 , 广角镜头能在前景包括更多斜线 , 从而更明显地主导影像的结构 。所以 , 广角镜头倾向于增强线形透视 , 而远摄镜头则使之扁平化 。
收缩透视
这与线形透视相关 , 实际上是它的一种形式 。想象一下路边有一排同样的树 , 沿公路看去 , 会看到熟悉的会聚效果 , 但是对于树来说 , 他们表现为逐渐变小了 。这就是收缩透视 , 主要出现在位于不同距离的很多同样或者相似的物体 。因为类似的原因 , 人们熟悉的"尺寸能作为参考大小 , 在场景的适当位置能帮助建立透视感 。与收缩透视相关的是位置(根据经验 , 在画面下部出现的物体可能在前景里)和重叠(如果一个物体的轮廓覆盖了另一个 , 那么可以认为它在另一个前面)。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