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季媛媛 上海报道随着渤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被纳入2021年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后,诺华也加快了在华引入SMA创新药物的步伐 。
近日,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示,诺华旗下治疗SMA的AAV基因治疗药物Zolgensma(OAV101注射液)在中国递交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此前2021年10月21日,该药物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 。
据公开消息显示,诺华的Zolgensma是全球首个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疗法,国外定价21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58万元),也被称为“史上最贵药物”,不过,Zolgensma只需注射一次即可 。目前Zolgensma已经在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 。其中,Zolgensma于2020年被日本纳入医保,患者只需支付30%费用;后在2021年3月被英国纳入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
目前,全球仅批准渤健、诺华、罗氏三款SMA治疗药物 。除诺华Zolgensma刚在中国获批临床试验外,罗氏的Evrysdi也于2021年6月在中国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在中国获批治疗SMA的口服治疗药物 。此外,全球范围内SMA领域相关在研药物也有十几款处在不同的临床阶段 。
SMA患者面临诊断难题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其特点是进行性、使人衰弱的肌肉萎缩、无力 。SMA患儿主要发病于婴幼儿,可能表现为肌张力减退,头部控制不良、“蛙腿”样姿势、呼吸困难、发育迟缓、脊柱侧凸或关节挛缩等症状 。随着疾病的进展,运动功能逐渐减退 。
【1300万元一针“史上最贵药”在华获批临床,全球三款天价SMA药物齐聚中国市场】SMA是导致两岁以下婴儿死亡的首要遗传病因素,严重影响患者及看护者生活质量,且此前患者一直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 。
来自浙江的珍妮就是未进行产前筛查而被生下来的SMA患者 。在珍妮1岁多时,家人发现她始终不肯下地走路 。经医院检查,她被确诊为罕见病SMA 。“你女儿最多活到四岁,回家好好照顾吧 。”医生的一番话,令珍妮的父亲包宗锋一下子蒙了 。他带着珍妮走遍浙江各大医院,奔走全国求医,一次次被告知相同的结果 。
最终,包宗锋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背上了40多万元的债务 。但女儿不仅没有丝毫好转,甚至,下肢渐渐失去运动能力,上肢的运动能力也在变弱,脊椎变形 。
在漫长的治疗生涯中,包宗锋知道让女儿好转已无可能,他们在咨询当地医生后得知,若再生个孩子,患此病的几率仅为25% 。如果这个孩子健康,就能在他们百年之后照顾珍妮 。夫妻俩决定为了珍妮赌一把 。
于是,2008年,儿子包奥健出生,不幸的是,悲剧重演:2009年,小奥健仍被诊断为SMA 。
而夫妇俩在生下儿子后才得知,约50人中就有一位SMA致病基因携带者,二胎产检及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携带者筛查可有效阻断新发病例 。可夫妇俩都是农民,他们根本不知道该病可以做产前基因检测,何况彼时当地也没有相应的检测机构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彭镜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SMA的发病率,约为6000至10000分之一 。据此估算,中国可能有20000至30000的患者 。
“这个罕见病误诊率极高 。新生儿患儿由于肌肉没有力气,可能会被误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或者因全身没有力气,误诊为脑瘫或运动障碍 。此外,该罕见病由于常有肺部疾病,呼吸肌没有力气,在重症ICU可能被诊断为重症肺炎直至死亡 。但是该疾病也有它自己的特点,患儿虽然肌无力,但是眼神非常好,如果想到了这个病,诊断并不困难 。敲一下膝腱反射不能引出,做个肌电图,或者基因检测,也就能很快能帮助患者明确诊断 。”彭镜教授说 。
1991年国际脊髓肌萎缩联合会确认SMA分型 。根据运动功能的最高水平和发病年龄主要分为I、II、III型 。此外还有成人发病的IV型,以及产前发病和数周内死亡的0型 。
I型也称Werdnig-Hoffman病,即婴儿型,约占全部SMA病例的45%,患儿出生后6个月内起病,出现迅速发展的进行性、对称性四肢无力,最大运动能力不能达到独坐;II型也称Dubowitz病,即中间型,约占30%~40%,患者多在生后6~18个月起病,进展较I型慢,最大运动能力可达到独坐,但独坐年龄可能落后于正常同龄儿,不能独站或独走;III型也称Kugelberg-Welander病,即青少年型,约占20%,患者多在出生18个月后起病,早期运动发育正常,可独走,部分独走时间延迟,随年龄增长出现以近端为主的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最终部分丧失独走能力,逐渐依赖轮椅;IV型即成人型,早期运动发育正常,成人起病,出现肢体近端无力,进展缓慢,预期寿命不缩短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什么意思
- 直男怎么和女生聊天
- 肇庆梅庵免费开放 游客可前往赏“梅庵香雪”
- 佛教的七情六欲说的是什么
- 男生择偶时究竟在关心什么?心理学家给出了“有趣”的答案
- “搭伙过日子”的中国式婚姻:明明是夫妻,却过得像室友
- 每个人结婚时都是“半成品”
- 运用“夫妻守则”约定婚姻的界限
- 海南航空:上线“预约候补购票”功能
- 比出轨更可怕的是“担心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