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恐婚“女性的心理面纱】3、孩童心理,不想长大
不少"恐婚"女性给人的感觉非常孩子气,率性而为,贪玩,不愿承担责任 。在"恐婚"女性心中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童年的无忧无虑与成年人的责任之间的冲突 。就像彼得潘希望永远住在梦幻岛之中,永远像孩子一样生活,拒绝从儿童转变为成人 。"恐婚族"对于将要面对的家庭责任、生育、抚养孩子、孝养公婆等必须面对的问题,常常选择临阵脱逃 。
28岁的茜从小娇生惯养,父母至今仍唤她为"小公主" 。她的一切生活事务均由父母替其操办、安排 。近来,被男友和两家老人一直催促着结婚,可她坚决不同意 。茜说:"我才不想这么早就变成黄脸婆 。我还没过够大小姐一样的单身生活 。懒了,可以赖在老妈身边让她给我做好吃的,累了,可以跟男朋友撒娇让他背我过马路 。真不敢想象要是结了婚会是什么样子,成天围着家务、孩子团团转,老公还会把这些看作是妻子的本分,认为理所当然 。唉,真不想结婚 。"
美也是一位长不大的"恐婚族" 。当初跟男友分手是因为她不想生孩子 。美的姐姐曾因生孩子大出血,差点儿没命 。美被吓坏了,她不想生孩子了 。而男友不接受,于是分道扬镳 。美也知道这种要求大多数男人都难以接受,她索性就不再恋爱了 。时间一长,她竟然习惯了一个人过的日子 。下班后偶尔跟同事朋友聚会,或者干脆一个人外出旅行,日子过得十分洒脱 。渐渐地,她觉得单身生活更适合自己 。再有人介绍她相亲时,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她说:"我能够养活自己,现在生活特别自由,到哪儿,做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多爽的日子啊!我可不想进入油盐酱醋的婚姻,不想面对男方家族复杂的亲戚关系,还有让人厌烦的婆媳之争,想想都觉得可怕!"
茜与美都是典型的不想长大的"恐婚"女性 。不结婚可以享受依附于父母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生活,啥事不用操心,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相比之下,婚后要面对沉重的房贷、车贷,要支付繁多的家庭生活费用,要处理烦人的家族和婆媳关系,要担忧生儿育女的责任 。婚后生活可能不再浪漫激情,取而代之的是平淡无奇与墨守成规 。婚后还可能面临老公出轨,"小三"、"二奶"插足,或者夫妻不和、争吵不断 。还会被没完没了的家务琐事缠绕,失去自我,丧失自由 。想想这众多的烦恼、担忧,不得不让"恐婚"女性们对婚姻生活犯怵 。
不愿长大的"恐婚"女性中有不少人持"及时行乐"的价值观,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过得轻松自在 。年青时要大胆挥霍青春,吃喝玩乐、周游各地,追求自由的生活 。在个性上,这类型的"恐婚"女性很多属于焦虑型人格,缺乏安全感,难以承受不确定性,胆小怕事,行动力不足,害怕承担责任 。她们视结婚生子为人生负担,宁愿孤家寡人、清清静静地度过一生,也不愿与任何异性组建家庭,从此陷入纷繁复杂的家庭关系与事务,以及各种无法脱身的家庭责任之中 。
钱钟书先生曾把婚姻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 。围城内有限制和约束,承载着义务和责任,同时还承载了爱、安全和温暖 。围城外风景如画,逍遥自在,却也失去了养儿育女的天伦之乐,延续生命的意义感,承担责任而获得的心灵成长 。
"恐婚"族的不婚选择,或因曾经的心灵创伤而畏惧亲密关系,或因完美主义、事业至上而在婚姻殿堂外裹足不前,或因害怕承担成人的责任而永远做长不大的孩童 。
无论如何,只要明了围城内外的利弊,认清内心的真实需求,勇于承担相应的后果,则可遵循自己的选择 。他人看"恐婚"族不应戴有色眼镜,更不应指责批评,或企图干预其改变 。
作为心理咨询师,要做的就是保持价值中立,予以理解、接纳和包容,在安全、自由、受保护的氛围中,帮助其认识自我,倾听内心潜在的真实声音 。
作者简介:
陈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1013人
入驻年限
4.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
- “中海油”与“中国海油”的区别是什么
- “女儿,我宁愿你不结婚”爸爸给女儿的一封信
- 如何面对“双方都没错”的伤害
- 男友为何会有“处女情结”?
- 快手继续“动员”服务商
- 任何关系中,都不要谈“牺牲”
- “我不离婚,是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你的完整是凑人数么?
- “爸爸出轨了,但我更痛恨妈妈”孩子的话令人心惊
- 夫妻之间应该亲密“有间”
- 离婚了?教你如何“抚平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