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姐弟恋”的心理根源( 二 )


从女人的角度来看, “关怀强迫症”易于导致发生“姐弟恋”、“关怀强迫症”——Co-dependency,原意是交互依赖,这里指“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依赖” 。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不断向别人提供关怀和帮助,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当他的细致关怀被人依赖时,他会自我满足于这份成就与价值,满足由此获得的道德优越感,否则就会有强烈的自责和痛苦 。当女人在心理上患有这种症状时,她们很容易转嫁这种关怀给比自己小的男人 。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姐弟恋”是对传统的反叛 。人类总是追求新奇的东西,比如被炒作得红透了的“芙蓉姐姐”和超级女生等等,她们的出现都反映了个性的解放和对传统观念的反叛,人们都希望有创新,没有尝试过的东西都想大胆试新,这也未尝不可 。
从另一方面来看,女人爱上比自己年轻的男人,也是虚荣心在作祟,带上漂亮帅气的男友,在朋友面前觉得很拿得出手,很有面子 。现在在都市,女人的收入和地位都越来越高,追求自由掌握的生活情调和节奏,在恋爱上自主选择的余地很大,她们已经摆脱了通过婚姻达到经济上的满足的状态,把爱情本质的东西看得更重,两情相悦就好 。
专家结论:
即使现在女性越来越独立,从大环境来看当今社会还是一个男性社会,以男人为主 。而且人类婚姻制度几千年,正常的状态就是男大女小,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是有道理的 。男女到达恋爱的高潮,这时候女人往往智商很低,考虑不长远,感性的东西左右了她的选择,一些温柔的言语就能让她满足,她宁愿短时期享受这种感觉 。
短时期的恋爱可能会给双方很大的幸福感,感觉非常开心,但是一段时间或者更长的时间过去之后,女人在生理上成熟得早,也衰老得快,而男人正好到达风华正茂的阶段,这时候,男人的内心会开始做出比较,觉得自己的伴侣老了,视觉疲劳且不谈,可能已经形成视觉抵触 。这一点对于女人而言,潜伏的危机非常大,因为男人都是注重视觉的 。因此,“姐弟恋”的风潮不会形成大的社会趋势,只是一阵风罢了 。因为有一点是大家共知的:女人大多数还是考虑得很全面,对未来有一定的设想,在恋爱年龄上是与时俱进的,25岁时可能喜欢30岁的,30岁时可能喜欢35岁的,但是男人不一样,他们在恋爱年龄上比较专一,在28岁的时候喜欢20多岁的,38岁的时候喜欢20多岁的,48岁的时候还是喜欢20多岁的,58、68岁时仍然还是 。
在“姐弟恋”中,“大龄女”喜欢“小男生”,有的是虚荣心作祟,喜欢对方的年轻英俊;有的是希望找一个比自己年轻的男子,重温少女时代的浪漫感觉 。而年轻的男士们,却往往看中对方的成熟、稳重、善解人意、经济独立,有的受过感情伤害,要找个温柔善良的妻子;有的是自己的经济条件偏差,想过上稳定的生活;有的则是有恋母情结 。
都市心理咨询中心的周正猷主任则认为,“姐弟恋”的风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不少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心理强 。他分析说,现在的家庭里大多数还是女性带孩子,孩子自小与母亲接触过多,父亲的作用反而被弱化了 。而幼儿园、学校里的老师也都以女性居多,这就容易使男孩子心理上产生“女性占主导”的意识,这说不定就是“姐弟恋”产生的因素之一呢 。
“找一个比自己大的女人做伴侣”,近年来在许多青年男性中渐成风尚 。择偶的标准已经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年轻漂亮在越来越多的男子心目中正被“成熟、纯粹、女人味”之类的实用主义所取代,一个从生理、心理、个性全面成熟的女性最具备吸引男性的魅力 。
社会心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当今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男权至上、男性全面包容一切的传统定式已被打破,而男性在社会与家庭中所承受的心理负荷已接近临界点,所以从内心世界里渴望自己的另一半能与自己共同承担各种压力 。那种花瓶式的小女孩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已经具备一定生活阅历的女人却往往能与自己共同进退 。
而性科学研究给予这种“女大男小”的婚姻或伴侣关系的稳定性以更多的诠释 。据一项关于离婚率的社会调查发现,离异原因竟有2/3是与性失谐直接相关的!这说明性在婚姻家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从两性性生理发展的轨迹来看,一名男子性成熟的高峰在18~20岁左右,以后平稳发展,到40岁以后则逐渐呈下降趋势,而一位女性则往往要到35~40岁才能达到性成熟的高峰,很多人要到50岁以后方显衰退趋势 。
从性和谐所需要的匹配年龄分析,像好莱坞电影中惯常宣扬的那种妙龄少女嫁给中老年绅士的结合方式其实最不科学,更不人道,因为当短暂的小鸟依人似的浪漫结束之后,常常以红杏出墙的悲剧收场 。试想,一方是热情似火,另一方则是暮气沉沉,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虽然感情上的相互依从可以跨越众多障碍,但这种依托也必须建立在人伦的基石上 。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