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中国的耻辱与骄傲( 三 )


失去敦煌,不只是中国,整个人类应为之而痛哭 。
幸好,终于有了很多仁人志士站出来,为了保卫敦煌而努力 。
1943年常书鸿先生毅然离开巴黎,冒着抗战的烽烟来到敦煌,成为守护莫高窟的第一代“敦煌人” 。
直到82岁仍在工作的“敦煌女儿”樊锦诗,没有被沙漠艰苦吓退,仍然选择住土房、喝咸水、忍受风沙,在敦煌一待就是一辈子 。
在常书鸿与樊锦诗两代人的影响下,敦煌的守护者越来越多:
常沙娜、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孙儒、李其琼、李云鹤、李贞伯、僩万庚育、关友惠、彭金章、王旭东、苏伯民、赵声良、张先堂、李萍、吴健……
这是一份很长的名单 。
他们在黄沙之中坚守,在与时间的赛跑,耗费毕生所学修复文物,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莫高窟 。
如今,当月牙泉边的驼铃声再次响起 。
不过,那已不再是踏上丝路的商旅们,而是体验沙漠骑骆驼的游客们 。
昔日的西域重镇,如今已成为了一座旅游城市 。
敦煌本地人口不足20万,一年却能迎来1300万的游人 。
即使是这两年疫情,每天还是有上千人从世界各地,风尘仆仆赶来 。
只为亲眼目睹、身临其境去感受这座沙漠绿洲的风华绝代 。
也许,这座千年古城再难重回曾经的大与盛 。
也许,这座千年古城终究会像楼兰一样,和黄沙融为一体 。
也许……
历史没有也许,岁月会回答一切 。
人称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在临死之前,曾无比绝望地说过一段话 。虽和敦煌无关,但我想最后分享在这里,希望我们能够从历史里吸取些教训:
“为什么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和沧桑,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还能从枪炮口下抢救出来的古城,反而在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中要被毁弃呢?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呢?”
参考资料:
1、《敦煌文化》项楚、戴莹莹
2、纪录片《敦煌》
【敦煌:中国的耻辱与骄傲】3、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