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徒子好色赋|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说起来我也算是半个驴友了,然而古城襄阳我却从未来过。不免有点小惭愧。驱车去下榻处的途中,张望到公路两边竟然是一片无涯的湿地,如此宁静之野此刻正被落日余晖染成织锦般的云,稳稳地浮在偌大且矮矮的湿地上空。这巨幅的天之帛上,彩色的烟霞,银白色的汉水,静谧的初夜,活脱出一幅版画的神韵,令人神思爽然矣。据说在三国时代,刘表在此治理时期,虽然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为“经济与军事要地”),然而并非是战乱烽起,民不聊生。举襄阳为例,历朝历代“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襄阳,“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之称。襄阳固然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万千的故事在这里流传萦绕,中国人的万千姿态也曾展示得尽致淋漓。然而不然,襄阳也曾有过远离战争,休养生息几十年的安详幸福生活。这里的环境清平、祥瑞,汉江碧水滔然而过,浸润其中的万重山岚,活脱一幅变幻莫测的水墨丹青。正所谓,襄阳之山,得水而悦,汉江之水,得山而止。正惟如此,天下文人如同益鸟一样,不顾一路上鞍马劳顿,不舍昼夜来这里定居,如宋玉、皮日休、米芾、孟浩然、李白,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学大家,就是在襄阳创作了许多千古传颂的不朽诗章。我曾经说过,画,也是别一种历史,诗词歌赋就更是如此了。众所周知,他们每一行诗都充满了伤痕,充满了悲愤,充满了激扬,充满了豪迈,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壮丽之美。但是处处也流露出对襄阳的眷恋之情,“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李白)。“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杜甫)。“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浩然)。先前未曾到襄阳时,觉得先贤的描述不过是诗人笔下优美的笔致而已。可这昔日的阅读哟,在去下榻的路上,在如此绚烂绝美的天景衬托之下,瞬间扫尽了脑子里的昔日尘埃,仿佛是一缕神奇的风,一把记忆的钥匙,瞬间开启了襄阳的这扇神秘之门,让我走进了妙不可言的襄阳世界。哦,就是在这一瞬间,我忽焉找到了自己记忆的源头,原来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在襄阳啊。
登徒子好色赋|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文章插图
去古隆中的路上,在我看来,似乎还保持着三国时古貌风光,弯弯曲曲的山路两旁依旧是茂密的山林。是啊,人哪怕是百岁也有许多的未知和自以为是。我在想当年自然没有柏油路,一定是嶙峋乱石的穿林小路,“城市SUV”开起来差不多还需要40分钟的时间,那么马背上的刘关张要走多长时间的路呢?路两边的村落民宅依然有古风存焉,处处白墙黛瓦的小院,似乎在昭示着古时别样的田园韵味和闲适的生活。

秒懂生活扩展阅读